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3036:高三了还想玩手机,我不怪你
原创 赞赏R君 学习狂魔R君 2024年12月10日 22:11 辽宁
“那时候她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断头王后》
当今低头族俨然成了一个物种,不少高中生或在外界诱惑、或在家长熏陶下都潜移默化地沉迷了手机。
有时候陷得太深,以至于混不知玩手机时的浑浑噩噩是自己学不进去的根源。
但我从来不认为是手机害了学生,这东西看使用者的心和态度。
发达国家或者发达城市的孩子大多很早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电子设备,或许有沉迷于其中的。但大多数都习惯了它的存在,是自己的使用工具,分得清谁是主人。
可有些农村靠近大学的孩子人生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后就开始了堕落的旅途,因为以往的认知缺陷和管理缺陷诱致了今日的果。
所以,想不想玩手机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隐一层的含义就是想娱乐,人性就是想追求即时满足,十几岁的高中生“想玩手机”,自然是很正常的事。
我只是感到怜悯。因为,你有没有想过:
是你在玩手机,
还是手机在玩你?
手机只是载体,真正吸引人的是里面各色的app,app怎么来的,是那些已经考上985/211的学霸们研发出来的。
他们搞出来app,大力研究算法和成瘾机制。目的为何?
不就是为了让你在他们公司的APP上多停留一会儿,吞噬了你的时间和注意力那不就是满满的金钱吗?
你以为玩手机只是在满足内心那安慰自己的“劳逸结合”。
但在我看来,拿短视频类app为例,有些人视他们若珍宝,我却认为狗屎不如。
很简单,我沉迷于此,花费了时间成本,自己的生命精华被白白消耗。自己赚不到钱,还要为别人数钱。这不是傻子干的勾当吗?
想明白这一点,我手机里就再也没有短视频APP了,全部删除了。
因为我甚至,所谓人性、自控力通通靠不住,不如最开始就进行物理上的隔离。
为什么我不怪你?
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我高三时选择了要超越自己的局限,渴望去到更美好的平台去认真看看真实的世界,而不是天天听着手机媒体的二手加工世界。
所以我做出了选择,抛却手机娱乐,只是用手机做些学习事宜,从不想着“玩手机”。
因为当你执着“玩手机”这一念时 你就已经败了。换句话说,你就已经被手机玩了。
我们只需要转换一下思维。
我们的生命本自具足,天生圆满。手机为外物,我想玩,就玩;不想玩,就不玩。
根本没有“沉迷”的概念。
一切的一切都是你的选择。
注意:这个情况对应的是人生阶段。
而高三,最值钱的事是什么?就是提分,你学一会儿就想着“玩手机”,那是你做出的选择。
不过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你选择了短暂的手机消遣,那你梦中情校的梦中专业则很可能因为你经常的“贪玩”而与你失之交臂,甚至可能其本身就是镜花水月。
承受就好了,成年人的选择都有代价。
你现在拎不清事情“孰轻孰重”,以后回首高三会明白的。
很爱《断头王后》里的一句话:“那时候她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那怎么应对呢?
很简单,心理上全盘接受接受自己“想玩手机”的想法,现实中物理隔绝电子设备。
而后?而后什么?
当然是把心思100%放在提分上呀。你以为高考是在开玩笑吗?这是战场!一对几十万人的战场,你不脱颖而出,你不杀将出来,等着继续被埋没吗?
当然,手机具体的细节危害有很多,我是深有体会。
就拿专注力来说,我高中三年只出现过一次学习的时候有心流状态。
这就是手机碎片化垃圾信息的最大危害了,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深度思考能力,这种缺陷对于高考生来说是致命打击。
不过还好,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善。
“推荐几个方法”
1. 有成果的冥想
比如,走路吃饭时就集中精力去想一个上课没想明白的数学思路,用思考强度推着进度前进,而不是原地转圈。
这不需要你花费额外的休息时间,只是专注力训练。
2. 状态冥想
这就是一般性的想象画面冥想,感受身心的每一处细节点常见冥想了。
那些人类历史某领域的巨头都酷爱冥想深思,如马斯克、乔布斯、爱因斯坦。
3. 番茄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将番茄钟设为25分钟,期间专注于任务,像阅读、写作等,不受外界干扰。
每完成一个25分钟,休息5分钟。每完成4个番茄时段,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休息,以此循环,提高效率。
当然,具体多长时间的番茄钟以你专注水平为基准。
以上就是我用过的一些小方法了。
但根本上,解决一切问题的源头还是要回归我先前所说——
心理上全面接受“想玩手机”的想法,而不是压抑自己;
现实中要对手机进行物理隔离,才能做到真正的专心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