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的,总想着能为孩子多做些什么,尤其是上了年纪,有了退休金,更是一门心思琢磨着怎么补贴孩子。
但您知道吗,有些钱,就算退休金再高,也不能随便给。这可不是咱们抠门,而是活得清醒。
很多人都觉得,给孩子的钱越多,孩子就越感激,以后也能过得更好。可现实真不是这么回事。
有些老人为了给孩子钱,自己省吃俭用,一分钱都不舍得花在自己身上,把所有积蓄一股脑儿砸给孩子。
表面上看是对孩子好,实际上却是在害他们。孩子过得好不好,可不取决于零花钱的多少,关键是得教会他们独立生活的本事。
但可惜,大部分父母都活在“只要给钱,孩子就能幸福”的幻想里。下面这三类钱,咱们可得慎之又慎。
一、别给超量的钱,那是“甜蜜的毒药”
有些老人,心疼孩子生活压力大,或者为了表达对孙辈的喜爱,出手特别大方,一给就是一大笔钱。可您想过没有,这么多钱突然砸到孩子手里,他们真的能妥善处理吗?
我认识一位大爷,退休金挺高,每月除了自己的花销,还剩不少。他独生子刚工作没几年,抱怨工资低不够花。大爷心疼儿子,一下就给了他十万块。
儿子拿到钱后,起初还挺高兴,可没过多久,就迷上了一些高消费的娱乐活动,结交了一帮酒肉朋友。钱花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您瞧,这超量的钱不仅没让孩子变好,反而害他走上了歪路。
孩子没有足够的理财经验和自控能力,超量的钱就像“甜蜜的毒药”,容易让他们迷失方向,养成挥霍无度的坏习惯。咱们得明白,适度的经济支持是关爱,可过度给钱,就是在剥夺他们成长的机会。
二、日常开支,让孩子自己负责
孩子成年后,就应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可有些老人,总觉得孩子不容易,连他们的日常开支都要大包大揽。水电费、物业费、生活费,每个月定时转账,看似体贴入微,实则让孩子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邻居家的孩子,都三十多岁了,还一直靠着父母的补贴过日子。父母觉得孩子工作辛苦,不忍心让他为钱发愁。结果呢,孩子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一塌糊涂,没有一点规划。
后来,父母因为身体原因,没办法再给他钱,他顿时慌了神,连下个月的房租都交不上。
咱们要相信孩子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让他们自己去赚取生活费,去规划每一笔开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才能学会如何合理分配资源,懂得生活的艰辛,从而变得更加独立和成熟。
三、拒绝支撑超额消费,别让孩子陷入虚荣陷阱
现在社会,物质诱惑太多,孩子们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想要追求一些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东西。这时候,咱们可不能为了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就去支撑这些超额消费。
我有个亲戚,孙女吵着要换最新款的名牌手机,价格远超她的承受能力。亲戚心疼孙女,二话不说就给她买了。结果孙女尝到甜头后,越发变本加厉,又想要名牌包包、高档化妆品。亲戚退休金有限,为了满足她,自己的生活质量却严重下降。
咱们要让孩子明白,消费要量力而行,不能被虚荣冲昏头脑。如果一味地支持他们的超额消费,只会让孩子陷入虚荣的陷阱,越陷越深,最后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和价值观。
咱当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过得好,但给钱可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更不是最好的办法。无论退休金多高,这三类钱都别轻易给孩子。教会他们独立,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才是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