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已经结束,期待已久的寒假正式拉开序幕,在寒假期间我们不仅要做好自我身体的防护,更要关注自我心理的健康。现为大家带来一份“心理关怀指南”,希望大家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
学生篇
合理规划,健康作息
许多同学一到假期就会产生“昼夜颠倒”综合症: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熬夜追剧打游戏,生物钟因此被打乱,作息时间严重不规律。适度使用电子产品,不沉迷游戏、短视频,不浏览非法、不健康网站及平台,警惕电信诈骗,避免个人信息、钱财等被盗用。与父母商量好使用的时间、次数、用途等,并自觉遵守。
制定目标,自我管理
时间要管理,事情要计划。假期是探索自我、规划未来的一个绝佳时机。定一个小目标,趁着假期查漏补缺,努力让学习状态持续,保持常态化,这样既不会无聊,也不会在复课时变得焦虑和恐惧。
积极交流,沟通情感
假期在家,我们有了更多和父母相处的机会,可以多和父母沟通交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们要和家人换位思考,包容接纳他们的缺点和局限,不带责难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可以多参加家务劳动,这不但是一种家庭责任的分担,还能培养我们的生活技能。
保持觉察,调整情绪
寒假是一个让我们放松的时间,但也可能带来一些情绪上的挑战。当消极情绪出现时,允许自己宣泄情绪,并寻找他人的陪伴、倾听和理解。也可以采用适度运动、欣赏音乐、阅读书报、自我暗示等方法自我调适。如果长时间无法自行调节,可以寻求家长、老师或专业人士的帮助(援助电话请见推文末尾)。
家长篇
引导合理利用电子产品
家长应了解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真实情况,指导孩子健康上网,浏览合法、健康正面的网页及平台。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做到全心全意地陪伴。
协助孩子制定计划
协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假期生活计划,督促孩子按计划有规律地生活,提高学习自主性,鼓励保持适当运动与课外阅读。要注意劳逸结合,健康饮食,增加运动,融入大自然,制定寒假计划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时间管理习惯,不是为了给亲子关系设置障碍。
恰当时机,平等沟通
真正入心的沟通不是命令和要求,而是平等和共情。认真倾听孩子的感受,和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尊重他们的想法,促进孩子对爱的领悟,从而改变行为。当孩子有情绪时,不要急于着手沟通和解决问题,而是要保持平静,用“我知道你伤心/生气/愤怒……”的句式,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情绪,允许孩子用独处、呐喊、跺脚、捶枕头等方式去发泄,并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节奏和方式。
进行有效监督
孩子在假期学习、运动、玩手机等活动都需要家长的监督,以下是一些监督小技巧:
(1)相信孩子:激发孩子的自律心并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
(2)共同约定:照顾彼此的需求、尊重彼此的感受;
(3)放平心态:教育孩子切勿操之过急,试着放缓速度,放低要求;
(4)学会鼓励:欣赏孩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