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资讯,就在【卓越教育】
大年初三——“赤口日”
今天是正月初三“赤口日”,也称为“赤狗日”。
在传统习俗中,今天人们会在家门口贴上“赤口”(一种红色的纸条),上面写着吉祥话或咒语,以祈求新的一年里家庭平安、避免口舌之争。同时,人们也会避免在这一天外出或与人争吵,以免带来不祥之兆。
然而,这一天不出门,就真的不会出现“赤口”了吗?
去年过年,就有 “你家过年吵架吗?”的话题就冲上了热搜,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
春节假期,本应是阖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但不知从何时起,它却成了许多 家庭亲子冲突的“高发期”。
原本温馨的假期,却因为一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变得充满了紧张和矛盾。为什么在本应欢乐的假期里,亲子关系却会变得如此脆弱?
01
亲子“摩擦”频繁发生
孩子们从日常的上学节奏中解放出来,大人们也暂时告别了忙碌的工作。但这也代表了日常生活节奏被打乱, 隐藏的问题被暴露。
摩擦1:孩子总想玩手机
假期里, 孩子拿起手机,渴望在游戏、动画或社交媒体中放松紧绷的神经,暂时逃离学业的压力。然而,时间在指尖悄然溜走,他们很容易沉浸其中,浑然不觉。
与此同时, 家长却满是焦虑。他们担心孩子视力受损,担心寒假作业一拖再拖,养成拖延的习惯,更害怕孩子沉迷手机。于是,一次次提醒脱口而出,语气中带着急切和紧张。
孩子可能原本只是想放松一下,却 被家长的紧张情绪笼罩,感到被束缚和不被理解。
而 家长的焦虑也在孩子的抵触中不断升级,原本温馨的假期氛围,就这样在一次次提醒和抵触中变得紧张起来。
摩擦2:辞旧迎新,孩子捣乱
春节期间,无论是回到老家大扫除,还是把父母接来辞旧迎新,几乎每个家庭都忙的团团转。
然而,孩子们却常常成为这个过程中的 “捣蛋鬼”。他们在刚拖好的地上跑来跑去,把刚整理好的物品弄得乱七八糟。
即使他们的出发点可能是一起整理,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甚至让事情更加复杂。
还有在阖家团圆之时,孩子们往往会在兴奋之余 忘记基本的礼仪规范。他们 大声喧哗、争抢玩具、甚至偶尔还会发生小争执。
这不仅让大人们疲于调解,也影响了整体的和谐。
摩擦3:狂吃零食,不爱蔬菜
春节期间,家里的零食堆成了小山,孩子们像是掉进了“零食天堂”,对着薯片、糖果、巧克力,吃得不亦乐乎。
可一到饭点,面对餐桌上的蔬菜,却像是面对“敌人”一样,连看都不看一眼。家长们看着既着急又无奈,担心这样下去,孩子的营养跟不上,挑食的毛病也越来越难改。
02
亲子“冲突”因何而起?
这些看似琐碎的小摩擦,背后其实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只有理解了这些原因,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原因1:没有定好明确规则
明确的规则能够让孩子在过年期间的行为有所依据,减少亲子冲突的发生。
家长应该与孩子 共同制定过年期间的规则,如玩耍时间、作息时间、饮食安排等,并让孩子明白这些规则的意义和必要性。
同时,家长也应该 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让他们能够在规则范围内 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
规则我们可以分为两类: 普遍规则和非普遍规则。
普遍规则在设立限制时需要保持一致性,包括 安全、健康以及道德规范。过年期间,父母繁忙,一些“不能独自出门玩”“不能玩火”之类的普遍规则能有效保证孩子的安全。
非普遍规则则取决于各方的需求,以及环境的要求, 灵活可变。比如假期出门玩,教导孩子“公众场合不能乱跑”“博物馆里保持安静”等非普遍性规则,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社会规范。
原因2:缺乏理解,沟通有误
有效的亲子沟通是缓解冲突的重要手段。然而,许多家庭在沟通方面存在问题,如 缺乏耐心、表达方式不当等。
当孩子无节制地玩手机时,父母的第一想法是生气,而不是帮助孩子制定计划。
当孩子收到压岁钱时,父母可能希望孩子能更“理智”地支配,比如存入银行或学习投资。而孩子或许更加倾向于即时的快乐消费。 如何分配压岁钱,也成为亲子之间冲突的焦点。
过年期间,孩子们可能希望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能够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或者与父母分享快乐。然而,家长往往忙于准备年货、招待客人等事务,容易 忽视孩子的需求。
与孩子共情,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期望和感受,是缓解亲子冲突的重要途径。
原因3:觉察不足,情绪失控
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对亲子关系具有重要影响。过年期间,琐事繁多容易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情绪波动较大。
相反,如果能够善于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并采取积极的情绪管理策略,如深呼吸、冥想、运动等,那么亲子关系将更加和谐稳定。
03
如何减少冲突,快乐过年?
面对这些亲子冲突,我们该怎么办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家长们 在假期里与孩子建立更和谐的关系~
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真实需求
在面对孩子的行为或情绪反应时,父母往往容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未能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真实需求。
例如,当孩子在新年期间因为无法参加心仪的朋友聚会而大哭大闹时,父母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生气或不耐烦,认为孩子“不懂事”。
然而,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就会发现他们可能是因为担心与朋友疏远,或者是对新学期感到焦虑,甚至是积攒了情绪压力需要释放。
这时,父母需要做的不是简单地制止孩子的哭闹,而是与他们进行深入的对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可以试着问孩子:“你为什么这么想去参加聚会呢?是担心和朋友疏远吗?妈妈就在这里陪着你,你可以尽情哭泣。”
通过这样的对话,父母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绪,还能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安排聚会,或者帮助他们制定新学期的计划。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共生
在面对孩子的情绪时,父母最好可以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被孩子的情绪所左右。例如,当孩子在春节期间因为对某个游戏上瘾而熬夜时,父母可能会感到愤怒和失望。但如果父母不能保持情绪独立,就可能会陷入情绪共生,矛盾会进一步升级。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父母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通过深呼吸放松自己的身体和情绪,避免在情绪激动时做出决策。
✅️其次,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理解问题。例如,可以说:“我知道你喜欢这个游戏,但熬夜对你的身体不好。我们可以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让你既能玩游戏,又能保证充足的睡眠。”
这样的回应是民主型管教常用的策略,既体现了父母的关心和理解,又保持了情绪的独立和理性,有助于减少亲子冲突。
春节假期,本应是充满欢乐和温暖的时光,但亲子冲突却时常让我们感到无奈。然而,只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孩子,用智慧去管理情绪,用耐心去沟通,这些冲突都可以被化解。
这个假期,
你也有类似的困惑吗?
或者有独特的经验,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