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的拼音及释义
拼音: xí
部首: 扌
笔画: 10
释义:
- 古代官府用于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类似于现代的公告或通缉令。常用于军事或政治场合。
- 檄文:特指古代用于声讨敌人罪行的官方文书。
组词
-
檄文(xí wén):古代用于声讨敌人罪行的官方文书。
- 造句:历史上著名的《讨逆书》就是一份檄文,用来揭露敌人的罪行。
-
传檄(chuán xí):传递檄文,发布命令或声讨。
-
讨逆檄(tǎo nì xí):讨伐叛逆者的檄文。
- 造句:朝廷发布了讨逆檄,号召各地将领共同平定叛乱。
-
移檄(yí xí):向对方发出檄文,表示谴责或警告。
- 造句:为了表达不满,各国联名移檄,要求对方停止侵略行为。
造句示例
- 古代战争中,将领们常常会发布檄文,宣布讨伐的理由和目标。
- 在历史文献中,檄文不仅是战争的号角,也是正义的呼声。
- 各地官员接到朝廷的传檄后,纷纷响应,准备出兵支援。
- 这份檄文不仅揭露了敌人的罪行,还鼓舞了士气,增强了战斗力。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檄”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意义,主要用于传达命令、声讨敌人或动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