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下午河北省考公务员面试题解析
第一题
我们基层工作中履行工作时,要做到"时时放心不下,事事心中有底"。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话的感悟。
第二题
领导人注重教导领导干部要走好群众路线,在某次调研工作开始前,他叮嘱工作人员说:"下去调查时不要各级领导作陪,要找生产队长就只找生产队长,不要公社书记、大队长参加;要找群众谈话就不要找干部参加。"谈谈你的理解。
第三题
根据漫画演讲。漫画标题为《寻找纳凉,折腾人生》,图中有两个平台,中间隔着悬崖。左边的小人,将一棵树砍倒后做了一架独木桥,走到对面的遮阳伞下面。
第二题
领导人注重教导领导干部要走好群众路线,在某次调研工作开始前,他叮嘱工作人员说:"下去调查时不要各级领导作陪,要找生产队长就只找生产队长,不要公社书记、大队长参加;要找群众谈话就不要找干部参加。"谈谈你的理解。
小军师面试解析:
领导的这一重要指示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彰显了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掌握实情、破解难题的务实作风。为了更好地贯彻领导的讲话要求,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坚持“去伪存真”,破除形式主义调研窠臼
领导强调“不要各级领导作陪”,直指调研中存在的“层层陪同”“表演式调研”等不良现象。一些地方为显示重视,安排大量干部陪同调研,看似“周密安排”,实则导致调研对象受限、信息失真,甚至演变为“盆景式展示”。只有轻车简从、直插一线,才能撕掉“包装”、听到真话,掌握基层治理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在脱贫攻坚战中,领导多次不打招呼、随机走访贫困户,正是通过这种“零距离”接触,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突出“角色聚焦”,精准把握调研核心对象
“找生产队长就只找生产队长”的要求,体现了调研要抓住关键主体、直奔问题核心的辩证思维。生产队长、普通群众是政策落地的“末梢神经”,他们最清楚政策执行中的堵点、民生需求的痛点。若让公社书记、大队长等中间层过度参与,既可能因层级过滤导致信息偏差,也容易使调研陷入“听汇报多、察实情少”的窠臼。如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表明,只有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同坐一条板凳,才能精准发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层需求。
三、践行“解题思维”,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领导的嘱托不仅是对调研形式的规范,更是对调研实效的要求。调研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只有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才能发现政策与实际的“温差”,进而找到破题之策。例如,某市在老旧小区改造前,要求干部“独自入户访需”,收集到加装电梯、停车位规划等300余条群众诉求,最终形成“一小区一方案”,群众满意度达98%。这种“带着问题下去、揣着答案回来”的调研模式,正是新时代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注脚。
当前,面对改革发展中的复杂矛盾,领导干部更需以领导的指示为遵循:一是简化调研流程,推行“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二是创新方法手段,运用大数据分析、网格化走访等技术延伸调研触角;三是建立闭环机制,将调研发现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唯有如此,才能让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