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变了,高中教学怎样改
开心田螺
2025-06-27 18:09:41
0

从“知识灌输”转向“素养培育”

高考试题变了,高中教学怎样改

2025年高考,是新课标全面落地后的首次高考。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表示,2025年高考试题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高中课程标准命制,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理念,确保“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高考试题是“测量工具”,也是教学“指挥棒”。实施新高考改革以来,一场以核心素养为锚点的课堂变革,正在千万间教室里悄然进行。

教考衔接 引导教学回归课标

记者观察到,今年的高考题中,有不少命题材料出自教材内容。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介绍,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阅读I的第5题引入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与阅读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强化了教材与考试的关联;作文第二则材料选自艾青的名篇《我爱这土地》,该诗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篇目。全国二卷阅读II的材料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范进中举》就选自该书,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板块还专门安排了对《儒林外史》的整本书阅读,并建议师生围绕这部书展开多种指向的专题探究。

6月17日,高考阅卷人员在南京大学阅卷点评卷。新华社发

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陈维贤认为,试题的命制关注教材中的学习任务,呼应了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过去,有些老师不教这些文章或是仅仅让学生随便看看。现在,老师们大都认识到了这些经典文本的多维价值,会在课堂上开展深度教学。

“教考衔接类试题的加强,可以引导一线师生夯实对教材的教与学,矫正以往轻教材、重刷题,草草结束新课、超前进入复习等乱象。”陈维贤说。

此类导向,在近几年的各科高考题目中都有体现。

2024年高考数学新课标I卷导数题源于教材“函数单调性”的课后拓展题。2020年全国Ⅲ卷物理试卷第19题,考查首次产生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内容直接来源于教材。

“曾有教师认为教材太简单,盲目补充课外资料,忽视教材例题的思维价值。”在上海市大同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张亚东看来,高考数学试题越来越体现对教材内容的深化,有力纠正了“冷落教材”的取向。

“课堂需提质减量,不应片面追求讲题目和题型的数量;要多通过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等方式,讲深讲透。”张亚东还观察到,“有些学校为追求高分,提前教授一些高等数学内容,导致学生依赖超纲技巧解题,破坏考试公平性。高考试题倒逼课堂教学回归教材,将有力遏制这些情况。”

创设情境 新课程和新高考协同推进

2025年,两套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名篇名句默写题都推出了为图画配古诗文的新题型。全国一卷第3道默写题给出的是一幅以莲花为主题的图画,全国二卷给出的是一幅山、水、舟构成的图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画面,写出与之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

“这种题目让考生在审美鉴赏中调动自己的积累,富有亲和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真懂真会并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陈维贤说。

这类题目并非第一次出现在高考试卷上。

“快过年了,于老师牵挂在成都旅行的女儿,给她发短信息时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她不要贪玩,早点儿回家。”

见到这道题,考生恐怕会先一愣。

这道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卷的古文默写题,答案为“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该题折射出高考命题的明显趋势:通过情境化设计,将价值引领渗透于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的考查中。

6月16日,高考评卷人员在天津师范大学评卷点评卷。新华社发

创设情境的做法,几乎涵盖了高考各科试题。

2021年理科综合全国乙卷第7题以“碳中和”为情境,考查如何利用化学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22年高考英语全国乙卷设置的写作情境是向学校英文报投稿。2025年高考数学全国一卷第6题设置了帆船比赛的情境,引入了视风风速、真风风速、船行风风速、风力等级等概念,考查向量的相关知识。

张亚东表示,数学与生活、科技联系紧密,数学课堂情境化教学已成常态,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隐藏在数学定理、公式背后的现实意义,而非仅仅局限于题型记忆。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小说阅读题,要求围绕关键词写出一则文学短评的思路。事实上,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就有“学写文学短评”任务。

“该题既创设情境,又教考衔接。刚开始,课堂教学中情境化设计往往是为情境而情境。当情境化、创新性真题出现后,大家自觉纠偏,情景设计更加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注重思维含量,避免浅表化,这体现了新课程和新高考的协同推进。”陈维贤说。

6月10日,在山东青州第一中学高考考点,结束考试的考生收到鲜花。新华社发

高中课堂从“知识灌输”转向“素养培育”,成为课堂改革的必然趋势。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胡向东表示,2025年高考卷各科题型有所微调,以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科学设计试题设问,优化试题呈现方式,降低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收益,进一步加大“反套路”力度,不断增强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加大试题的区分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更好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服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育。

以考促教 推动教学方式重构

2025年高考历史试题题干中,文言文比例高,考查史实分析能力,引起广泛关注。

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历史教师刘坚的案例本上,记录着2024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第28题:清乾隆年间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要求考生推断农业中租佃关系盛行的影响。

“这道试题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提示我们要避免单一的知识教学,以及单纯‘对答案’的死记硬背式教学。”刘坚介绍,受到这道题的启发,他花了一周时间对教材里封建土地制度、土地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赋税制度变革等内容按时间顺序进行了整理,同时拓展补充了经营方式、生产方式等经济学概念,然后用整整两节课的时间给同学们进行了讲解。

2015年,也就是新高考改革落地的第二年,刘坚依托中原名师工作室,组建高考历史教学研究小组,吸纳十余位优秀教师,对高考政策、命题技术、历届真题、复习备考策略等开展持续研究。他认为,“新高考对教师的挑战在于如何重构教学方式,从接受性学习到探究性学习,从碎片化学习到结构化学习。”

在从教近35年的张亚东看来,目前不少教师对新课标、新高考缺乏深入研究,虽然自己解题水平较高,但是缺少指导学生解题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对题目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加强教师数学专业培训,指导教师如何‘赏题’‘解题’‘用题’。通过精选数学问题,科学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合理地安排针对性讲评课,从而提高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张亚东说。

在加大考教衔接力度背景下,一线教师既要研究试题内容、题型变化等,更要研究课标和教材。胡向东提醒,“不能片面理解考教衔接,将考教衔接窄化为关联教材。应进一步明确新课标对教学和考试内容的规定性,将课标要求真正落地于日常教学,进而实现‘以考促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羊城晚报记者走访印尼华校:一所...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曾潇 蒋铮 温泽广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温泽广 曾潇 印尼万隆是著名的避...
“教育强国:特色高校改革发展论... 人民网讯 9月19日,“教育强国:特色高校改革发展论坛”在外交学院举行,来自全国20余所外语院校的专...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 金秋时节,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四年级组于近日成功举办了以“普通话,让我们的交流更美妙”为主...
打造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高质量师... ◎摘 要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教育质量直接关乎到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关乎到教育强国建设根基。...
职业教育服务强国高质量发展高峰... 扬子晚报网9月19日讯(记者 张可)9月19日,由全国数字商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主办、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
济源:轵城镇东轵城小学队列队形... 为锤炼学生纪律意识、增强班级团队凝聚力。近日,济源市轵城镇东轵城小学组织开展了队列队形比赛,全校学生...
管城回族区大王庄小学让普通话成... 大象新闻记者龚丰硕 通讯员侯军萍图文 9月15日至21日,管城区大王庄小学紧扣“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齐村镇联合齐村中心小学开展“网... 为切实提升青少年网络安全素养,构建清朗校园网络环境,9月16日,齐村镇联合齐村中心小学开展“网络安全...
我校2025年度新入职教职工岗... 为构建完善教师发展培养体系,帮助新入职教职工深入理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新时代教育教学...
共研开放日,同筑理解路 | 山... 为进一步搭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家长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太原市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