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工作与生活的边界
开心田螺
2025-02-28 14:44:06
0

成都一教师因发布迪士尼游玩照片遭家长指控“推崇西方文化”,杭州一教师因拍摄跳舞视频被家长质疑“有损师德”,南京一教师在酒吧自拍引发“作风问题”投诉……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现实:社交媒体时代,教师似乎成了“透明人”。他们的朋友圈动态被截屏传阅,成为师德考评材料。当三尺讲台延伸至九宫格,教师如何守住职业与生活的边界?

最近发生的山东某中学教师朋友圈事件具有典型性,该教师发布露营地蓝天白云、深夜火锅热气腾腾等照片后,家长截图并配上“不务正业”“不配为师”等文字,将这位教师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朋友圈作为半公开场域,模糊了公私界限。教师账号包含家长、同事、学生等多重社会关系,每条动态都可能被二次传播解构。这种数字身份的多重投射迫使教师进行24小时印象管理,当私人空间成为公共“教案”,会对教师造成不小的压力。

传统“天地君亲师”的伦理秩序使教师被赋予“圣人化”的社会期待。家长对教师朋友圈的批判本质是将教师视为教育工具而非完整的人。这种认知导致教师必须时刻扮演“道德完人”,隐藏起真实的性格和兴趣爱好,而这种自我审查恰恰消解了教育最需要的真诚特质——当教师连分享一朵野花的勇气都被剥夺,又怎能期待他们在讲台上培育出鲜活的生命?

医生深夜聚餐不会被质疑医术,警察休假旅游无人苛责,教师假期旅游发朋友圈却被诟病,这种差异暴露出社会对教师群体的道德绑架。因此,破解教师权利边界困境,要从多维度展开协同治理。

一是政策护航。202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通过顶层设计确立了教师权益保障机制,加强教师待遇保障,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文件明确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各地要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为教师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教师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基于此,教育管理部门应配套制定教师数字空间管理细则,厘清职业行为与私人生活的数字边界,比如通过建立教学通信工具准入制度,规范工作账号使用范围等。

二是技术赋权。教师群体应掌握社交媒体的技术赋权功能,运用平台分组管理技术建立家校专属对话通道,同时在私人社交空间设置“个人生活记录,与职业无关”等标识。技术性区隔策略既能保障必要的工作沟通,又能为私人生活构筑数字防火墙,实现职业责任与个人权利的动态平衡。

三是认知革新。社会认知层面应启动价值调适工程,学校或相关组织可以展示教师摄影作品、旅行见闻、美食手记等工作之外的生活,给公众树立一个立体鲜活的教师形象,进而破除对教师群体的符号化认知,明晰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属性和作为社会公民的权利边界。

教育本质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而非道德表演。当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时刻保持“橱窗式生活”,实际上是在摧毁教育中最珍贵的人性温度。真正的师德不应在火锅升腾的热气中消散,而应在教师作为真实个体的生活体验里生长。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浦江县月泉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2月26日第3版

作者:余国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巡察组一来,校长办公室的门槛快... 在这所校园里,每到特定时刻,老师们之间总会弥漫着一种别样的无奈与焦虑。瞧瞧那一个个行色匆匆的身影,说...
近六成高中生在县中就读,如何办... 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是完善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的关键着力点。各地各方将县中发展提上政策...
杨武之到底有多硬核?把儿子教成... 你可能知道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但你未必知道,他的父亲杨武之——在那个民国战火连天、谁都自顾不暇的时代...
劫囚案“江湖大嫂”口供曝光:布... 11月18日,柬埔寨柴桢省初级法院发生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劫囚事件。 此前事发监控视频显示,一名身穿...
特朗普签证收紧!美留学生总数暂... 美联社消息,一份新报告显示,尽管外界担忧现任总统特朗普政府的签证限制会导致赴美留学生数量暴跌,但今年...
高校面临“倒闭潮”!学生变少教... 大家好,今天犀哥这篇财经评论,主要来聊聊中国中学生的人数为何越来越少?现在中小学生数量一年比一年少,...
“双减”深耕结硕果,特色作业展... 金桂飘香的秋日里,开封市第十四中学的物理课堂走出课本,走进生活。为让八年级学子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激...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李华:用爱与... 李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中心学校教师,2024年全国优秀教师。 扎根乡村教育十余载,李...
厦门将新增两所学校 近日 同翔高新城鸿渐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 项目点击 本次封顶的鸿渐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同翔高新城翔安片...
2025版最新教科版初中英语七... 本教材的基本介绍: 本套2024版最新教科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是由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