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期
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优秀、成功,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按照自然教育的观点来看,凡是以外态为唯一标准忽略本质内心发展的肯定形式的光环,并不利于父母认清并接纳自己的孩子。
二、学会尊重孩子
尊重指肯定、重视并加以赞许,一个家庭里,想让父母耐心而平等的接受孩子的观点和行为,学会尊重孩子,平等很重要。
首先父母要认同孩子的地位,与孩子保持实现和心灵的同一高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心理特征;每个孩子天生具备独一的气质和特点,父母只需要重视引导。
三、尊重孩子,首先了解孩子
了解孩子:不是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和大致的个性,而是关注孩子在社会活中是否具备良好的应对能力,是否建立了正常关系,以及如何解决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他对待伙伴和事件结果的态度;3—5岁的孩子很喜欢与父母讨论各种各种话题,倾诉自己的感受,寻求得到肯定、鼓励和支持、这是孩子对家庭的依赖期,随着年龄增大,也因为诸多家庭教育的经验记忆,有选择性的分享和聊天,会告诉父母值得表扬的好事,而刻意屏蔽遭到批评惩罚的事,这就是“报喜不报忧”,不需要为回避而感到难过,这是人成长中特有的尊严的觉醒,理应理解。父母需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帮助他们化解无法独立面对的困难,幼年时期父母的影响就像储蓄在银行里的钱,进入分离期时所呈现出的能量就会越大,对孩子有尊重和爱的父母,理应得到孩子一辈子的尊重和爱。孩子在父母那里得到的爱和尊重,会让他对爱、关怀的认识更直接,长大后也更可能成为一个积极的散发爱和关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