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唏嘘,才35岁的年纪,就能在浙江大学成为博士生导师,已经是非常优秀了,可为什么还要想不开,到底是什么解不开的心结,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你的父母该多伤心啊!
2025年8月5日,社交媒体上有好多的网友发帖称,浙江大学一位35岁的年轻博士生导师、特聘副研究员在紫金港校区坠楼身亡。
3岁读幼儿园,7岁读小学,13岁读初中,18岁高中毕业,22岁本科毕业,再读研、读博,2020年博士毕业留在浙大工作,这已经非常走秀了,再过一年可能就有机会升为正式编制的教授。
卷过了高考,卷过了考研、考博,然后又开始卷科研,可惜再也卷不下去了。
杜老师本科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然后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在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中途(2015-2016)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农业工程系,联合培养博士。
博士毕业后因为表现优秀,顺利留校任教,这说明杜老师已经比普通的人要优秀,要不然也不会留下来任教。
有网友分析,杜冬冬是考因为核压力太大了,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杜冬冬是2020年进入浙大的,然后他们的考核是6年时间,现在高校的考核基本都是飞非升即走,你如果升不上去,那就是末位淘汰制,只有能走了。但现在才是2025年,还没有到考核期,要到明年才是他的考核最后期限,正常来说他还有机会呀。
杜冬冬从事果蔬采收装备、农业机器人、仿生软体机器人等方向研究。这样的专业,其实也是很不错的,如果在浙大留任不了,那他可以去企业,这种人才是非常吃香的,再或者说可以自己创业。
但根据学校官网显示,在2020年,杜冬冬就已经有了6项科研项目,其中一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在2021年到2025年,杜老师就已经发表了11篇论文。
但也有知情人称,杜冬冬是2020年开始特聘为副研究员的。首先,他还没有达到考核的年限第6年,今年才是第5年。浙大的特聘副研究员其实还没有进入非升即走的体系,也就是说,他还是一个临时工。然后特聘的考核结果才会决定他能否进入“百人序列”,进了“百人序列”才算开始“非升即走。”所以,不可能是因为工作的事情而想不开。
特聘副研究员也就是个临时职位,连教师通道都进不去,也就是非升即走都没资格,要等到特聘研究员考核结果出来,他如果有资格才能进入百人序列,才能算开始非升即有。
农业机器人、仿生软体机器人浙大博士生导师,这样的前沿科技青年才俊,如果在浙大待不下去,完全可以去企业就职,大把的企业抢着要,这么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啊,得多优秀啊!
刚看到内部知情人士说是因为感情问题崩溃,已经结婚了,他老婆在暑假里不让见面,拉黑删除,丈母娘也不接电话。
跳楼前一直在喊“璐璐,你怎么可以这么对我”?
也是啊,他没有到了飞生气走的这个地步,所以没到最后一步,他不可能提前就想到自己的结果呃,怎么想不开,有这样的学历和能力,不应该因为工作想不开。
现在的年轻人在学问上已经博士毕业成为副教授了,在人生的教育上是失败的,承受压力的能力太弱。
如果真的是因为感情问题,我觉得他真的太傻了,这么优秀,这么帅的男生,这个年龄在浙大找个大学生也不难啊,为什么要想不开呢?
该反思我们的教育了,以前的人也都很苦,生活上的苦,但以前的人都会坚强的活下去。但现在的年轻人思想比较极端,有一部分人不是那么的好学、上进,但有一部分人,他们太努力了,他们觉得努力过后应该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不是每一个人的努力都会有自己想要的结果,结果他就受不了。
真的希望学校教育中增加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课程,让孩子们要知道,三中肯定会遇到坎坷和波折,哪有事事顺心的失败才是成功之母,无论什么情况下,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浙江大学青年教师坠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