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了,我和几个宝妈带着孩子一起到博物馆玩。
给他们每个人开了一个解谜剧本,把任务卡发给他们后,孩子们就开始了自由解谜。
我们就在旁边陪伴,锻炼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暗中观察每个孩子的状态。
🚩“你是怎么解出第一关的?”
🚩“我是这样想的……”
🚩“大家听我说……”
🚩“你别急,再好好想想!”
🚩“我们几个分头行动吧!”
游戏过半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已经隐隐成为了团队的核心,他不耻下问,还会安慰同伴的情绪,永远都在积极解决问题。
这个9岁的小男孩叫小宇,他不是孩子们中年龄最大的,但却表现出了突出的沟通能力、共情能力、领导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不是他,有几个孩子都要放弃了,但在小宇的带领下,孩子们最后都成功通关,拿到了通关奖励。
后来大家一起去吃饭,有妈妈问:“小宇这么优秀,是天生的吗?”
小宇妈直摆手,她说,小宇之前是一个“小哭包”,干什么都容易放弃,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
这不是三年级了,学习越来越难了,她怕孩子容易放弃,就想着培养一下孩子的逆商。
没想到就是每天坚持的一个小习惯,让孩子越来越优秀,养成了永不言败的性格,成绩也是一路飙升,三年级现象到了小宇这就像不存在一样。
宝妈们纷纷追问究竟是什么小习惯?
小宇妈一笑,“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每天晚上陪孩子聊15分钟的闲话!”
原来小宇妈妈每晚睡前都会和小宇聊一个话题,每个话题她还会三连追问,保准能聊满15分钟,有时候小宇天马行空,想象力爆棚,娘俩能聊半个多小时呢!
在聊的时候,小宇妈妈会悄悄使用“认知重构对话法”。
这是一种引导对话法,能把孩子内心的负面想法擦掉,重新构建积极的想法通路,让孩子面对任何困难都能不放弃,勇往直前。
小宇在经历认知重构之后,才慢慢表现出了更稳定的情绪,更清晰的思路和对未知的探索欲。
比如小宇升入三年级之后,就有点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妈妈在安抚了他的情绪之后,问:
🚩“当老师提问时,你脑子里会闪现什么呢?”
🚩“会不会想:我举手如果说错了,同学们会不会嘲笑我?”
🚩“还是:我举手了,老师万一不叫我,我多尴尬啊!”
引导孩子剖析自己做出退缩行为的核心想法,找到关键错误认知。
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困境之后,用启发式提问,带他打开思路:
🚩“在很多同学举手的情况下,如果你是老师,你更倾向于叫谁来回答呢?”
🚩“究竟是回答问题的同学有错?还是嘲笑别人的同学有错?”
🚩“是不是自己大声回答问题过的题型,记忆更深刻呢?”
🚩“如果回答错误了,下次提问能不能谨慎思考,并答对题目呢?”
通过聊天,让孩子理解:失误不代表“我不行”,而是我暂时还不会,我终究会搞明白的!
就这样每天找一个话题,小宇妈妈只用了30天,就看到了小宇的变化,无论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困难,小宇都不带怕的,总是觉得自己能行,总是能想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小宇妈妈说,现在每天晚上可有仪式感了,不聊爽了小宇都不想睡觉,孩子的叛逆也少多了!
如果你也想要学习“认知重构对话法”,帮孩子改头换面,不妨从今天开始,让孩子全面提升各项能力,还跟家长越来越贴心,快去试试吧!
欢迎关注+点赞+分享,让更多家长看到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