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游戏时光
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是幼儿探索世界、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为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全面落实《德阳市学习南通经验 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行动方案(2024—2027年)》要求,充分发挥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独特价值,提高教师运用资源、观察和指导幼儿游戏的专业能力,德阳市教育局近期组织开展以“巧用资源 快乐游戏”为主题的“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游戏优秀案例遴选活动”。活动期间,旌阳教育咨询微信公众号选登部分案例,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搭建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让大家在观摩中汲取灵感,在研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共同探寻更适宜、更优质的游戏化教育策略。同时,也期待这些鲜活的案例,能让家长们更深入地了解游戏对幼儿成长的独特价值,感受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的快乐与进步。
今天,一起来看旌阳区第二幼儿园的游戏案例——
田野玩家发明记
旌阳区第二幼儿园中班幼儿在该园农耕场30㎡闲置田里发现干瘪豆荚、蚯蚓痕迹,经讨论投票选定种植冬小麦。通过种植盲盒实验等确立耕种计划,遇麦粒遭鸟啄等问题后,跨龄合作制作防雨稻草人,历时6个月全程自主实践,融合自然探究的《田野玩家发明记》游戏诞生了——
利用多方资源。麦田工具大闯关,剪刀、铲子收割遇阻,幼儿邀保安爷爷(麦田司令)参与,琪琪邀瑞瑞合作,辰辰组织“人力流水线”,发展求助与协商能力;种子解救行动,从传统工具脱壳低效到人力协作法、排轮车碾压脱壳,体现“工具试误→合作优化”认知发展路径。
涵盖多个领域。科学领域,比较脱壳效率等将抽象数学概念具象化;社会领域,从平行游戏到社会性游戏,体现“个体→协作→系统化分工”社会性进阶;技术领域,发明“流水线作业”等,展现工具使用与工程技术思维;语言领域,因意外事件,讨论设计记录《麦田安全公约》《工具借用登记表》等发展前书写能力。
游戏过程中,该园将自然闲置地转化为“问题生成场”,让“不完美”成探究情境,让幼儿主导问题解决。传统农具使用与改良,联结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创新,生动诠释“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生活和游戏的独特教育价值”的课程理念,实现善于发现并抓住偶发教育契机,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支持每个幼儿参与游戏。
(作者:旌阳区第二幼儿园 代安然 周倩倩 陆琪)
来源:德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