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低小多快”模式:让课堂活起来
——广州市白云学院语文课堂教学典型案例
文/谭家尧 叶蓉
内容摘要:在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推动下,中职升学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但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厌学情绪突出等问题,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配。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语文教学研究室名师工作室课题组针对这一现状,构建了中职语文“低小多快”教学模式。该模式以“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为核心理念,形成“目标—操作—支撑—评价”四层闭环结构,通过培优补差、分层教学等实施方法,在学生成绩提升、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强及学校教学改革推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低小多快”教学模式;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发展势头迅猛。中职升学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更多中职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学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教师苦教、学生厌学”的现象较为普遍。在此背景下,探索一种适应中职升学班学生特点的有效语文教学模式显得尤为迫切。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语文教学研究室名师工作室课题组开展的中职语文“低小多快”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积极尝试,其研究成果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低小多快”课堂教学模式公开课场景之一
一、中职语文“低小多快”模式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来,在“职教高考”政策和相关制度的保障下,中职升学班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广东省教育厅数据,2024年报考人数达19.6万,2025年再次突破新高,超20万,2022-2024年中职升学班数量年均增长42%。然而,随着升学班数量的增加,生源质量出现显著分化,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不适配问题日益凸显,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困难重重。
2024年,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针对职教高考语数英三科学生的厌学情况成立了校级课题研究小组,对语数英三科的厌学学情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中职语文教学存在三大痛点。其一,学生基础薄弱。300名新生入学摸底语文平均分仅49.2分(满分150分),及格率38.7%,82%的学生无法完整背诵粤省职教高考考纲规定的必学古诗文,65%的学生不能规范书写常用汉字。其二,厌学情绪突出。62%的学生课堂“低头率”(含游离状态)居高不下,抬头率能坚持10分钟的学生不到50%,63%的学生认为“语文太难,学了没用”,具体表现为目标缺失、注意力涣散(平均专注时长仅8分钟)、作业拖欠(日均拖欠率38%)。其三,教师教学模式滞后。传统“满堂灌”模式存在三大不适配,一是起点过高,导致学生“听不懂”;二是进度过快忽视认知节奏,导致学生“跟不上”;三是评价滞后(作业反馈周期2-3天),导致学生学习“无动力”。
深入分析可知,厌学问题的深层成因包括基础落差、习得性无助、参与不足和反馈滞后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适配中职升学班学情的语文教学模式成为迫切需求,“低小多快”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低小多快 ”课堂教学模式公开课场景之二
二、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学生角度来看,基础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古诗文背诵、汉字书写还是阅读理解能力,都与教学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导致厌学情绪的滋生。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欠现象严重,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教师角度而言,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教学起点过高,使得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理解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过快,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节奏,导致学生难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作业反馈不及时,无法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难以形成有效的学习闭环,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从教学资源和评价体系来看,教学资源相对单一,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评价方式也较为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中职语文“低小多快”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核心理念与框架结构
核心理念:基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卡罗尔学校学习模式”理论,结合中职生认知特点,课题组提炼出“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四维核心理念。“低起点”是以学情诊断卡确定教学起点,确保80%以上的学生能够听懂,从学生的实际基础出发;“小步子”是将单元目标拆分成若干5-10分钟可完成的小任务,让学生逐层过关;“多活动”是课堂教学通过任务驱动和情境活动,每节课至少安排2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快反馈”是课堂练习当堂面批,线上、线下作业“不过夜”批改,实行快督促、快检查等督学措施。
框架结构:形成“目标—操作—支撑—评价”四层闭环结构。目标层明确按照“低小多快”模式设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操作层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步骤;支撑层包括校本活页学案、学习通作业、微课二维码与即时反馈小程序等教学资源;评价层通过“积分银行+成长币”等方式进行即时评价。
(二)实施方法与措施
两条主线:培优补差,分层教学精准施策。依据全省语文学期联考均分,将学生编入“冲刺班”“平行班”,实行走班制。为每班配套差异化目标、进度与评价,“冲刺班”侧重于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平行班”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提升。
四个维度:以鲁迅《祝福》45分钟课堂为例展示操作流程。诊断(3分钟):用Pad推送基础题,学生抢答后系统显示正确率,教师针对错误率高的题目点拨;任务(12分钟×3):包括圈画外貌词语、绘制对比图、仿写心理活动等;合作展示(15分钟):小组上台展示并进行情景配音PK,其他小组用“成长币”投票;快反馈(3分钟):AI统计得分,教师点评并发放成长币,推送课后微课二维码。
“低小多快 ”课堂教学模式场景之三
(三)创新表现
一是理念创新。首创“低小多快”四维闭环教学理念,针对中职生特点,将四个要素凝练为可操作的课堂范式,形成“生本+学本”双本融合的课堂价值观。
二是路径创新。构建“两段三层”精准走班机制,依据学期联考大数据将学生分为“冲刺、提高、基础”三层,再按“语数英三科捆绑”原则组建“两段”走班,配套差异化目标、学案与评价。
三是资源创新。开发“活页学案+微课二维码+即时反馈小程序”三位一体资源包。活页学案按学习任务设计,包含“诊断题+微任务+拓展练习”;微课二维码聚焦高频难点,采用“动画+实景”形式;即时反馈小程序实现客观题自动批,主观题AI+教师双通道批改,缩短反馈时长。
四是评价创新。实施“积分银行+成长币”双轨激励,学习行为量化为成长币,可在校内兑换物品,形成正向强化闭环。
五是推广创新。打造“1+N”共享共同体,由本校职教高考部语文教研室牵头,联合语数英形成教研共同体,开展培训课和公开课,推出典型案例。
四、中职语文“低小多快”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果
(一)学生层面。语文联考平均分由71.4分提高到92.2分,及格率由61%升至90%,优秀率由7%增至28%;课堂有效抬头率稳定在95%以上,作业当日订正率由42%提升至88%。87%的学生认为“课堂听得懂、任务够得着、反馈够及时”,学习信心显著增强。如2024级汽修班学生张某表示对文言文学习有了进步,2024级机电班学生李某因获得表扬和成长币而对语文产生兴趣。
(二)教师层面。项目团队开发活页学案42套、PPT60个、小程序1项,形成校本资源库;教师在市级以上公开课、技能竞赛中获奖9人次,撰写相关论文2篇。多位教师分享了采用该模式后的积极变化和成果。
(三)学校层面。该模式已在职教高考部全面推广,辐射全校升学班62个;先后接待市内5所兄弟学校观摩,累计培训教师260人次。职教高考部提炼的“基础教育‘低小多快’教学实践典型案例”正在推广。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低小多快”模式切实解决了中职升学班语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其成功经验值得在职业教育领域广泛推广和应用,为推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