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引用的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二首其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京杭大运河(古代称为“渠”或“河”)历史作用的评价。
全诗如下: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首句“尽道隋亡为此河”,意思是人们普遍认为隋朝的灭亡是因为修建了大运河。实际上,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因为隋炀帝为了巩固政权和加强南北交通,确实耗费大量民力、物力修建了大运河,这对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然而,“至今千里赖通波”一句则表达了大运河在后世发挥的巨大作用,它促进了南北物资交流,加强了地区间的联系,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诗人在后两句中提出,如果撇开隋炀帝奢侈无度的行为不谈,那么大运河的功绩可以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即认为它的贡献是巨大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既指出了大运河的历史争议性,也肯定了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的“此河”是指____。
A. 黄河
B. 大运河
C. 淮河
D. 长江
B. 大运河
这两句出自唐代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二首》: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扩展知识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大运河,但是到现在南北的交通运输还仰赖它。如果不是因为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媲美。汴河,指通济渠,是大运河的一段。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是隋炀帝杨广滥用民力修大运河,导致了隋朝的灭亡。皮日休则充分肯定了大运河的功绩,严厉谴责了隋炀帝的奢靡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