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水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水硕早期是指学制短、入学和毕业都比较宽松的硕士,一直以来,大家对“水硕”的印象都是“含金量低”、“课程水”、“花钱买证”。
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正在悄然发生:越来越多顶着“水硕”标签的毕业生,正凭借这份学历,成功通过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稳稳地端上了“铁饭碗”。
此前,国家电网公布了2025年度拟录用的名单,再一次打破了所谓的“央企、国企不招聘海外硕士”的谣言。
去年,上海公务员第一批录取名单也曾引发热议,28名上岸者都是大家口中的“水硕”出身。
那些曾被嘲笑“走捷径”、“水学历”的人,如今正用录取通知书和岗位报到证,有力地回击着偏见。
“现在很多好工作,招聘门槛就是研究生,特别是国央企,就算985毕业,不满足准入研究生门槛,也是白搭!”
面对残酷的就业形势,小A一开始也想去考研,但仔细研究了一些却发现,国内考研的竞争太激烈了!在职备考谈何容易?
即使一切顺利,她也需要很努力才能考上一所普通学校的研究生,为了竞争这个不是很“亮眼”的学历,她需要备考一年,学习三年:“性价比太低”。
为了快速拿到“入场券”,她把目光放在了海外硕士上,这显然高效和快捷许多。深思熟虑后,她选择了中外合作办学硕士。
“脱产学习对我来说压力太大了,而且我还想给自己留条退路,万一拿不到心仪的offer,还能继续在现在的公司上班,后面再做打算。”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小A顺利入职了老家广东潮州的一家国有银行。拿到Offer的那一刻,她感慨万千:
“当初选择这条路,就图它能最快拿到国家认可的硕士文凭,满足招聘要求。但真正读下来才发现,收获远不止一纸证书。”
“说实话,大学毕业后真的很怀念校园生活。我们项目是实打实的周末班,每到周末就去学校上课。穿梭在校园里,看着来来往往的大学生,感觉自己都变年轻了,心态也更积极了。”小A眉飞色舞地说。
“有时候确实很累,忙了一周工作,周末也不能歇歇。不过好在一个月集中2次,还是有喘息的机会的。当时甚至还吐槽自己真是花钱买罪受,但现在想起来却只剩怀念。”小A怅然若失道。
“同学中有很多都是大佬级别的,不得不说,他们的眼界是真的开阔。我们讨论课题的时候,很多时候他们都能带给我不一样的视角。”
“本来我也是抱着来水个硕士的心态去读的,却意外地发现老师们都很认真负责,而且有很深的学术底蕴。”小A突然正色。
“本来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只是想刷个学历。但真正读下来,我发现它给我的不仅仅是学历,而是一段意志力磨砺之旅和美好的回忆,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人脉资源。”小A再一次感慨地说。
现在经济下行,大环境就业形势恶劣,很多像小A一样的年轻人都渴望“拿编制、端铁饭碗”。但是一来学历缺少竞争力,二来不敢脱产学习。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很好地解决了大家的难点。
首先,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免考入学,极大降低了大家的备考压力(可以把这功夫留给考公考编)。
其次,经过教育部备案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项目,经中留服认证后,所获证书效力等同于“双证”,直接帮解决了报考的学历门槛。
最后,攻读中外合作办学硕士无需辞职,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上课,保证职业和薪资不断档,减轻经济压力。而且学制短,考公考编越来越卷,越早拿到“入场券”,成功率越高。
越来越多的例子证明——“水硕并不水,水硕也是硕”。
第一批被嘲“水硕”的人,早已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