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谁能想到,曾经高考后热闹非凡的民办大学,如今却陷入“无人问津”的窘境。招生现场冷清到让人心酸,有的学校连三四次补录都填不满名额,甚至出现老师比学生还多的荒诞场景。
学费高企,就业无门,让家长和学生们越来越理性:与其花二十万买一纸文凭,不如选择复读或者干脆去专科,民办大学是怎么走到今天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学生都不愿意报考了?
还记得十几年前的夏天,每到高考结束,民办大学的招生办就像过年一样热闹,校门口摆着长长的横幅,锣鼓喧天,招生老师拿着扩音器吆喝,家长们提着大包小包陪孩子报到,那时候,谁能想到今天的冷清场面?
有些民办学校,连续三四轮志愿征集,最后教室还是空空荡荡,更让人无奈的是,不少院校里,老师数量竟然比学生还多,这场面说实话,不仅学生和家长难以接受,就连老师自己都心里打鼓,前几年还以为能在大学里安安稳稳当老师,结果眼下裁员的迹象一来,连所谓“铁饭碗”都不牢靠了。
谁能想象,昔日看起来蒸蒸日上的民办学校,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可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高考不是年年都在刷新人数吗?2025年,全国依然有1335万人报名参加高考,照理说,学生这么多,学校应该不愁招不到人啊。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一边是考生拼命复读,想挤进好学校;另一边是民办本科疯狂打折,仍然门可罗雀,其实根源很简单:家长和学生的心态变了,过去大家的逻辑是只要能读上本科,就算值”,于是即便借钱也要送孩子去读个民办本科。
可现在不同了,家长更精打细算了,他们会认真对比:读这个学校要花多少钱?毕业后能找到什么工作?如果账算下来投入不划算,他们宁愿让孩子读专科,甚至干脆复读一年,换句话说,民办本科的“保底作用”正在消失。
十年前,它是普通家庭孩子冲击本科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十年后,它变成了最不划算的选择,这就是现实,其实不只是中国,全世界都在经历类似的场景。韩国因为人口负增长严重,很多地方大学连续几年“无人报考”,教室空置,专业直接停办,甚至一整个学校倒闭。
美国和英国的情况也不乐观,一些百年老校因为招不到学生,不得不裁员减薪,甚至宣布关门,教育“萎缩”已经成了全球趋势,所以别再觉得这是某几所学校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结构,人口趋势和经济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孩子越来越少,钱越来越紧,大家对学历的执念也没那么深了,过去是有学上就行,现在变成上得起,还得值,家长眼睛越来越亮,手里那点钱也越来越紧,这就是民办本科冷清的根本原因。
学生的困境
有些人可能会疑惑:民办大学不是也开了很多热门专业吗?比如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听上去不都是“风口”吗?为什么学生还是不愿意报?问题就在于,专业名称听起来很酷,但教学质量和社会需求之间常常对不上。
很多民办院校缺乏雄厚的师资和科研资源,课程内容停留在理论层面,举个例子,同样是学软件工程,顶尖大学的学生大三大四就能参与企业级项目,而民办本科的学生可能还在练习写简单代码,等到毕业找工作,差距一眼就能看出来。
再说学费,这也是压垮很多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办本科一年的学费可能就三四千,而民办本科普遍两三万,有的学校甚至四五万,如果算上其它费用,四年下来要二十万起步。对很多工薪家庭来说,这几乎就是家里全部的积蓄。
父母们心里都在打鼓:孩子读出来能挣回这笔钱吗?要是毕业找不到好工作,这二十万岂不是打了水漂?就业问题更是致命打击,社会上很多招聘,第一关就是筛学校。简历一上去,学校名字就决定了能不能进入面试。
虽然这样有点残酷,但这是现实,民办本科在很多企业眼里,竞争力往往不如一本、二本,甚至一些口碑好的专科也能“逆袭”,于是学生和家长干脆另做选择:与其花二十万上个没名气的本科,不如花一半的钱上个高职专科,至少就业渠道更稳。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复读,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能拼上一个公办本科,性价比要比民办高得多,哪怕多熬一年,也比四年花二十万“冒险”更划算,有人甚至说,民办本科成了最贵的退路,这句话虽然刺耳,但很大程度上揭示了现实。
其实说到底,就是家长和学生的思维在转变,他们已经不再盲目追求“本科”这个虚名,而是更注重实用和长远,学历的光环正在褪去,大家开始冷静地权衡利弊,这种变化,既是社会环境的结果,也是教育体系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民办高校的出路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那民办大学是不是就只能走向“倒闭”了?答案是:有可能,但不一定,虽然不少学校确实面临生源危机,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民办教育没有未来。事实上,民办大学在中国教育体系里曾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没有这些学校,很多孩子可能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只是,现在环境完全不同了,人口下降,家庭收入压力增大,就业市场愈发严峻,这些现实逼迫民办大学必须转型,过去靠“收学费”就能活下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如果再不改革,那些缺乏特色、与市场脱节的学校,迟早会被淘汰,其实转型的方向已经有迹可循,比如福建福耀科技大学、西湖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这些新兴高校一开始就瞄准高端市场,投入巨大,师资一流,结果录取分数线甚至超过不少985。
事实证明只要质量过硬,民办高校一样能赢得认可,可惜的是,大多数传统民办大学没能做到这一点,未来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一类学校,会逐渐消失,被市场淘汰,另一类则会通过转型“起死回生”。
归根结底,教育不是单纯的“卖文凭”,而是培养学生真正的能力,家长的钱不好赚,学生的四年更不能浪费,谁能真正提供有价值的教育,谁就能留下来,谁继续靠“虚名”混日子,迟早会被淘汰。
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