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除混乱诱因
诱因1 标准不明确“双重束缚”
1956 年,英国人类学家格雷戈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提出了“双重束缚”一词,他发现这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沟通过程中的共性。人被困在两个相矛盾的信息中动弹不得的状态称为“双重束缚”。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对学生说过这样的话:
“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问我。”
学生选择①不去询问→
教师会说“我不是说了不明白的话就问我吗?!”
学生选择②提出疑问→
教师则会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
这就是典型的“双重束缚”。
就像这样,无论学生如何选择都会被批评,他们会认为:“既然无论怎样都是错,我就不配合老师了!”长此以往这将导致班级逐步走向混乱。
提示:明确批评的标准,减少“双重束缚”的表达,有利于改善班级混乱。
诱因2 问题难度大 后进生有挫败感
教育专家岸本裕史对于课堂上“捣乱”的学生给出了这样的分析:“这些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守纪律的言行及惹怒教师的行为,其实是他们特殊的情绪表达。……实际上他们是在用自己的行为向老师明确地表达 ‘不要用对待普通学生的方式对待我,你对他们的要求我暂时还做不到’。但他们由于不会进行恰当的表达,只能通过反抗、偷懒、丢三落四、不努力、窃窃私语、恶作剧等消极的方式表现出来。”
由此,学生的焦虑就会表现为各种不良行为。
提示:降低问题的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与课堂的机会,获得成就感。
诱因3 碎片化空余时间过多
通常教师会以数量为衡量标准布置任务:“大家做一下这 8 道练习题。”聪明的学生、认真的学生通常会快速完成,然后等待速度慢的学生完成。这一阶段便产生了碎片化时间,学生会在空余时间交头接耳,甚至做出各种违反纪律的行为。这都将加剧课堂混乱,导致班级进一步混乱。
提示:使用“时间标准法”,以时间为单位布置任务,减少空余时间。
02 掌握主导权——带好班中老大
我们会发现,有学生拥有左右班级中的部分乃至全班学生的能力,他们也就是所谓的“老大”。 “老大”如果能做出正面的引领还好,但如果带来负面影响,那么其存在将对教师在该班集体的教育效果有所妨碍。
那么,应该如何指导班里的“老大”呢?我们可以注意以下 5 个要点。
①主动接近:当其在课间聊天、玩耍、值日或策划活动时,我们也若无其事地参与进去。我们可以多制造与“老大”自 然接触的机会。不要将“老大”视为敌人,而要多加了解。
②主动交流:有的“老大”非常不情愿和教师接触,那么我们可以从他喜欢的东西或者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制造交流的机会,制造共同话题,以使其敞开心扉。
③委以重任:“老大”往往具有一定的能力,你可以让他们把能力用在积极正向的地方,让他们担任一定的职务。例如让他们担任班长、活动策划、运动会的啦啦队队长等职务,引导其为班集体做出贡献。
④引其反思:我们在指导“老大”的过程中,在其表现好时要予以表扬,存在问题时也要促使其自我反思:“你作为班级委员帮了老师很大的忙,因为你的出色表现,同学们在活动中都很开心。但是,你认为自己今天的表现怎么样呢?”
⑤恩威并施:在有意拉近与“老大”的距离的同时,我们也要守住原则。如果“老大”做出威胁到其他学生人身安全的行为时,必须严肃处理。
提示:发挥教师影响力,带好“老大”,掌握班级主导权。
03 见招拆招——告别谎言与霸凌
谎言与霸凌会使班中风气不正,而这会诱发班级秩序的进一步混乱。
及时发现学生说谎并制止
教师有时并不具备识破学生谎言的能力。有学者做过实验,让教师观看视频并判断其中的学生是否说了谎,结果证明教师识破学生谎言的概率约为60%。
说谎的学生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
①言及其他学生
教师:“当时你在这里,对吧?”
学生:“可是 A 同学也在啊!”
②试图摆证据
教师:“当时你在这里,对吧?”
学生:“休息时我一直在这里啊!”
③陈述无关的理由
教师:“当时你在这里,对吧?”
学生:“因为我想做作业啊!”
④谈及其他学生的性格
教师:“当时你在这里,对吧?”
学生:“B 同学总让我跟他聊天。”
⑤关心自己是否被信任
教师:“当时你在这里,对吧?”
学生:“您是在怀疑我吗?”
在发现学生有以上这些明显特征后,我们可以先不急着拆穿,而是以轻松的口吻引导学生说更多。学生讲得越多,陈述中的不合理之处就会显露出来。至此,可以让学生承认说谎的行为并进行教育。
霸凌的预防及应对
如果班中有学生有明显的这些特征,那么我们需要特别留心,因为他们极有可能成为被霸凌的对象:①身体存在劣势 ②学习成绩不好 ③性格特殊 ④外表邋遢 ⑤特征明显。
在解决霸凌问题时,班主任不能单枪匹马,而是必须寻求其他同事的帮助并向管理层汇报。霸凌并非仅靠班主任一人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教师在对相关学生进行取证或者教导时,需要多人同时在场。日后如果遇到纠纷,可以让在场的其他人作证,提供客观的事实证据, 陈述当时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① 分别取证
教师在收到学生或家长反映存在霸凌事件的信息后, 先要确认事实。参与霸凌事件的学生可能全部在一个班级 中,也可能涉及多个班级。教师要立即向年级主任、教导主任汇报。 当霸凌事件涉及多个班级时,需要各个班主任合作还要共享信息之后分别取证。要注意如果教师不统一时间及时调查,便会为学生统一口径提供机会。
②集中谈话
我们可以将学生带到办公室、洽谈室、校长室等场所进行谈话,谈话过程需要0.5~1小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件事很严肃,所以要在正式的地方展开谈话。
让学生依次回答:
“你们知道 A 同学遭受了怎样的霸凌吗?”
“在实施霸凌时,你们怀着怎样的心情?”
“在实施霸凌后,你们又有怎样的感受?”
“你们考虑过 A 同学的感受吗?”
“如果你们像 A 同学一样遭受霸凌,你们又会怎么做?”
③事后指导
集中谈话结束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班主任还要再次与此次霸凌事件的“主犯”谈话,继续予以教育。需要着重对“主犯”进行心理疏导。
人在不如意或感到无聊时容易变得暴躁,而这种暴躁有时会引发霸凌行为。有一种问题产生机制是: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实施霸凌。只有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得到了回应,驱使该学生走向霸凌的负能量才能消减,霸凌问题才能被有效遏制。
方法:虽然处理霸凌问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程序复杂。但是如果长时间不予处理,那么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因此, 教师一旦发现霸凌问题,必须迅速、严肃地进行处理。
▲《带班高手 防守策略》
分到难管班?
纪律太差、不好管怎么办?
因班施教,用“防守策略”化解!
掌握主导权
倾听捣乱学生
带好班中“老大”
巧妙引导学生安心听讲
调节课堂气氛
解决学生纠纷
辨识学生谎言
应对校园霸凌
但如果班级沉闷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