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6届高三上学期综合能力测试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开心田螺
2025-09-10 23:29:45
0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发展给予充分肯定,认为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古代中国为何科技发展长期领先世界 中华文明具有怎样的科技文化基因 不妨从以下维度进行探究与阐释:

一是实用性与经验性。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首要特质是经世致用的实用导向,遵循“实用需求驱动—实践经验积累—技术优化迭代”的路径。古人按月记载星象、气象与农事,将北斗斗柄指向与二十四节气对应,形成“斗柄东指,天下皆春”的物候体系和“观天知时,因时务农”的系统认知。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摒弃玄虚之论,聚焦生产实效,强调精耕细作对土壤的保护,设计交替种植的轮作制度,利用豆类固氮特性恢复土壤肥力,皆为提升作物产量、保障人民生计。

二是继承性与连续性。中国古代建筑代代相传、推陈出新。宋代李诚编撰的《营造法式》,记载了木作、石作等13个工种的标准化做法,这些技术并非宋代独有,而是对秦汉以来经验的总结与提炼。以斗拱结构为例,汉代就已出现,经魏晋南北朝发展,至唐宋达到成熟。山西佛光寺东大殿的“五铺作双下昂”结构兼具承重与审美功效,斗拱从“单一承重”演化到“铺作体系”,在传承基础上不断精进。官方典籍系统保存技术规范之时,民间匠人还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工艺秘诀代代相传。

三是本土性与多元性。中国古代水利文明在和而不同、多元一体中铸就辉煌,都江堰是中原筑坝技术与蜀地治水经验交融的代表。李冰率众修建时,继承中原“疏川导滞”理念,吸纳古蜀“竹笼装石筑堤分水”工艺以及当地工匠的“鱼嘴分水”技术,创造性采用“无坝引水”方式,实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奇迹。元代大运河开凿可谓“跨区域协作”的典型,会通河段落差大、水流急,朝廷征调各地工匠参与,采用女真人的“闸坝航运”技术,实现“南北漕运畅通,商货骈集”的景象。

四是整体性与综合性。天人合一思想塑造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整体性思维。区别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中医将人体视为缩微宇宙,以阴阳五行构建天人相应模型。《黄帝内经》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这一理念贯穿中医诊疗始终,并具象化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明确健康是外在环境与内在气血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局部病灶的孤立表现。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构建人体健康六经辨证治疗体系,提出因时制宜的诊疗原则,形成春季疏肝、夏季清热、秋季润燥、冬季温补的动态平衡健康管理模式。

五是创新性与突破性。中国古代科技亦不乏突破性创新,包括本土技术改良和外来文明吸收转化。郭守敬编纂《授时历》,引入“岁差”概念,精度与现代公历仅差26秒。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传统数学侧重解决田亩计算等实际问题,“勾股定理”以“勾三股四弦五”的特例呈现,还未上升到普遍定理高度。徐光启、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时将西方“定义—公理—定理”逻辑体系与中国“实用算学”结合,推动“算术”向“代数”“几何”的转型,开启中国近代科学“理论先行”先河。

(摘编自张晓普《古代中国科技发展何以千年领先世界》)

材料二: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学史是人类文明史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过,最古老而又最重要的中国文明对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贡献,还仍然为云翳所遮蔽,没有被人们认识。

虽然从耶稣会士17世纪初来到北京以后,中国的科学就已经逐步融合在近代科学的整体之中,但是,人们仍然可以问: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 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么,中国人又怎么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前面,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近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 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 这种自然观和近代科学经过机械唯物论统治三个世纪之后被迫采纳的自然观非常相似。这些问题是本书想讨论的问题的一部分。

不管怎样,事情是已铸定了的:世界只有一个。我们生活在一种新的大同世界的黎明时期,假使人类能战胜那些掌握着空前未有的强权而不负责任的人们所带来的危机,那么,大同世界的观念便能把一切国家的劳动人民团结成一个共同的、合作的社会。各个民族的成就,应该由全世界人民携起手来共同赏识,纵情歌颂。

(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人研究星象、气象,最初或许有玄虚成分,但主旨是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继而形成了独特的物候体系和系统认知。

B.中医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和六经辨证的治疗体系,均体现了整体性思维,但在诊疗过程中缺乏对局部病灶的针对性分析。

C.中国古代科技强调继承与实用,也不乏突破性创新,包括对西方文明吸收转化,传统数学就由侧重实例向理论先行转型。

D.中国科学并非一直领先世界,而是长期停留在经验阶段,在理论方面存在弱点,没能在亚洲创造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科技将经世致用的实用价值摆在首位,应需而生,应求而变,因而忽略发展工艺的审美功效。

B.郭守敬编纂的《授时历》精度极高,为现代公历制定提供参考,说明中国文明对科技的贡献享誉世界。

C.天人合一思想塑造的整体性思维,使中国产生有机的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是近代科学主动选择的归宿。

D.中国文明自古讲求兼容并蓄、合作共赢,在人类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今天,能为世界文明进步指明方向。

3.下列教材中的内容,最适合作为材料一中某维度观点论据的一项是(3分)

A.《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中引述的“盖天说”主张天地是平行的,对宇宙结构的准确描述来自生活经验。

B.《活板》中“有布衣毕异,又为活板”的记载,契合“继承性与连续性”维度中技术传承且精进的特点。

C.《过秦论》中“强国请服,弱国入朝”的描述,能佐证“本土性与多元性”维度中文明交融发展的观点。

D.《阿房宫赋》中“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的描绘,巧妙地呈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4.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中国科学技术史》,1954年出版第一卷即轰动世界。请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

5.学界热议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科学传统曾如此发达的中国没有发展出可与西方分庭抗礼的近代科学,包含两个层面:中国科技因何在古代领先又为何在近代停滞。请结合材料谈谈“李约瑟难题”在百年变局的今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意义。(6分)

(二)阅读I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红骆驼

王松

戈壁滩上的高速公路很漂亮,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条蜿蜒的带子。顾莎凑到芳妈身边,问,要不要喝水 芳妈把目光从车窗外收回来,摇了摇头。云姨对前面开车的小秦说,车开得慢一点。芳妈说,没关系,我感觉很好。云姨说,是啊,现在有了高速公路,比过去便利多了。顾莎朝车窗外看着,说,这戈壁滩,跟我想象的不一样,植被很好啊。

云姨笑笑说,过去可不是这样,芳妈应该还记得,那时是寸草不生啊。那时候,我们每人拿着一根1.2米长的木棍,在这戈壁滩上横着放一下,再竖着放一下,然后挖个1.2米见方、1.2米深的坑,取出沙石,再填进黄土,这样裁一棵树。

顾莎睁大眼问,这些树,就是这样栽的

云姨说,是啊,就是这样栽的。

戈壁滩已不是当年的戈壁滩了。顾芳看着窗外的景色,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是几十年前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当年和潘大兴来这里时,她做梦也想不到,这个世界竟然还有这么荒凉的地方:一眼望不到边的荒滩上,除了碎石和黄沙,只有一种一蓬一蓬的针叶植物。她后来才知道,这种植物叫骆驼草,是荒滩上特有的也是唯一的植物。

这时,芳妈感觉自己就像一只鸟,飞在这片戈壁滩的上空。这个地方,她看着有些熟悉,却又有些陌生了。自从离开这里,她就再没跟潘大兴见过面。不光是不想见,是想见也没机会再见——相隔太远了!

事情发生在她和潘大兴结婚十几年以后。十几年里,矿区发生了很大变化,修了铁路,盖起厂房,大家也有了初步像样的宿舍。但她和潘大兴一直没要孩子,他们并不是不想要,而是都明白,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不允许。十几年过去,两人都已三十大几。她想,这件事不能再这样拖下去。就在这时,她接到通知要去北京学习。这次学习是与核工业有关的特殊医疗职业培训,要半年时间。由于大家都是来自环境艰苦的地方,上级领导特意把各方面条件都安排得很好,但也就是这个好,一下出了问题。她在戈壁滩十几年,已经习惯了那边的环境和条件,如果没有来北京学习,本来已不觉得什么,可到北京这样住半年,从小到大的各方面习惯一下子就又都回忆起来。于是学习结束再回到矿区,又不适应了。就在这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她不想让孩子生在戈壁滩上,更不想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这时她的母亲,也就是顾莎的姥姥,坚持让她回天津去生产。她跟潘大兴很认真地谈了一次,但这次的谈话很不愉快。潘大兴当时一心扑在工作上,听她提出这样的想法,感到很意外,也不理解。她这时已下定决心,于是耐着性子说,咱们来这里已经十几年,把一生中最好也最宝贵的一段时间都给了这里,人的一辈子能有几个十几年 应该已经可以了,我不想让咱们的孩子继续在这里。

她这次跟潘大兴说得很坚决。

其实这十几年里,她已经很多次跟潘大兴流露出这样的想法。她当年从医科大学毕业,本来想的是,既然学了临床,将来就要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可自从来到这里,她知道,当初的想法已经不现实了。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再这样。但她每次这样说,潘大兴都不接她的话茬。她知道潘大兴的脾气,潘大兴年轻时是“理工男”的性格,这种性格到中年,就会变成一种固执。可是这次不一样,这次已不是她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她和潘大兴两个人的事,还有了孩子,这就是三个人的事了。

于是,虽然这次的谈话没有任何结果,她还是先回天津生孩子去了。当时她就已经对自己和潘大兴的关系有了预感。但毕竟在一起这么多年,对潘大兴的感情很深,所以还想给自己,也给潘大兴一个机会。生了孩子之后,她就又回到了戈壁滩来。但那次回家,见自己亲生的女儿竟然不认识自己,竟然叫自己“芳姨”,她的心就碎了,就明白,在这里,她再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她临走时对潘大兴说,祝你幸福,你也祝我和孩子幸福吧。

汽车下了高速公路,向西一转,开上一条很窄的林荫道。顾莎没想到,在戈壁滩上竟然会有这样一条枝叶繁茂,浓荫郁郁的小路。两边的树枝伸展着交织在一起,朝远处看去就像一条绿茵茵的长廊。刚才下高速时,顾莎听云姨对小秦说,先去英雄塔。

这是一座灰色花岗岩的纪念塔。在纪念塔的前面,还矗立着一面巨大的国旗造型雕塑。芳妈从车上下来,坐在轮椅上,并没过来,只是远远地朝这边看着。云姨说,这座英雄塔的塔高是19.58米,寓意这片矿区是在1958年建立的。

云姨在英雄塔的前面站了一会儿,说,上车吧。汽车又开动了。这时顾莎终于忍不住了,问云姨,现在去见他 云姨点头说,是。

汽车又开了一会儿,来到一个公园。车停下来,顾莎下来朝四周看看,发现这不是公园,是一个陵园。她立刻睁大眼,回头看着云姨。

云姨看一眼坐在轮椅上的芳妈,转身朝前面走去。顾莎推着轮椅,跟在后面。

一条很窄的小路。路边长满了骆驼草。但看得出来,这些骆驼草显然不是野生的,而是有人特意在这里栽种的。顾莎知道,这种骆驼草看着不起眼,其实是一种很神奇的植物。花长在刺上,花冠深紫红色。它在地表只有小小的一蓬,可是下面的根系却扎得极深,而且会向四周蔓延,能有几米甚至十几米。来到一座墓碑跟前,云姨站住了。这时,顾莎看清了,墓碑上镌刻着几个大字:“潘大兴同志之墓”。下面还有一行竖着的小字:“1992年敬立”。

芳妈回头看看云姨,问,他是,1992年去世的

云姨点头说,是。

顾莎在心里回想了一下,那是自己要高考,父亲突然让云姨寄来2万元钱的前一年。接着就明白了,父亲直到临去世,心里还记着,他的女儿第二年就要高考。

她终于忍不住了,眼泪流了下来。

云姨说,他是个不要命的人。那次是反应堆突然出故障,他下去维修。按规定,人在下面最多只能停留4小时,可他一连待了二十几个小时,直到排除故障,就这样……

云姨没再说下去,此时,芳妈正把轮椅朝墓碑的跟前摇过去……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姨详细讲述种树过程,侧面表现了建设戈壁滩的艰难,与下文见到“枝叶繁茂,浓荫郁郁的小路”形成呼应。

B.作者两次描写顾莎“睁大眼”,运用白描手法精当勾勒顾莎神情的变化,直观表现出人物幽微复杂的内心世界。

C.有人在陵园特意栽种骆驼草,是因为骆驼草的特点与那些扎根戈壁,为国家核工业奉献青春的人们有相似之处。

D.文中饱含激烈挣扎却全力克制的情感书写,将宏大叙事、历史印记融入当下,又大量运用留白,充满叙事张力。

7.关于小说中芳妈这个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芳妈年轻时和潘大兴一起到矿区参加建设,但最终因为无法适应艰苦的生活离开了矿区。

B.“芳妈感觉自己像一只鸟”运用比喻手法,生动表现出芳妈回到矿区时内心难抑的喜悦。

C.芳妈知道潘大兴一心扑在工作上,并不很爱她和他们的孩子,所以对两人分手已有预感。

D.“他是,1992年去世的 ”句中的逗号和问号说明芳妈并不了解潘大兴去世的具体情况。

8.作者采用了多个叙述视角交替的方法,让小说内容更加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中的“潘大兴”始终没有出场,但又出现在每个人的记忆中。请根据小说内容为他写一则小传,不超过100个字。(6分)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禹伤父功不成,循江溯河,尽济甄淮,乃劳身焦思以行,七年闻乐不听,过门不入,冠挂不顾,履遗不蹑,功未及成,愁然沉思。禹济江,南省水理,黄龙负舟,舟中人怖骇,禹乃哑然而笑曰:“我受命于天,竭力以劳万民。生,性也;死,命也。尔何为者 ”颜色不变。谓舟人曰:“此天所以为我用。”龙曳尾舍舟而去。于是周行宇内,东造绝迹,西延积石,南逾赤岸,北过寒谷。凿龙门,辟伊阙。平易相土,观地分州。殊方各进,有所纳贡;民去崎岖,归于中国。

(节选自赵晔《吴越春秋》)

材料三:

若黄帝之时,外有赤帝、蚩尤之难,内设舟车、门卫、甲兵之备,六兴大役,再行天诛。居无安处,即天下之民,亦不得不劳也。劳而不怨,用之至平也。禹凿龙门,辟伊阙,筑九山,涤百川,过门不入,薄饮食,卑宫室,以率先天下,天下乐尽其力而不敢辞劳者,俭而有节,所趣公也。故世有事,即役烦而赋重;世无事,即役简而赋轻。役简赋轻则奉上之礼宜崇国家之制宜备此周公所以定六典也。役烦赋重,即上宜损制以恤其下,事宜从省以致其用,此黄帝、夏禹之所以成其功也。后之为政,思黄帝之至平,夏禹之积俭,周制之有常,随时益损而息耗之,庶几虽劳而不怨矣。

(节选自《群书治要》卷四十九)

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役简A赋轻B则奉C上之礼D宜崇巨国家F之制G宜备H此周公所以定I六典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咸,全,都,与《兰亭集序》里“少长咸集”的“咸”意思相同。

B.何为,“何”作“为”的前置宾语,与《短歌行》“何以解忧”的“何以”结构相同。

C.颜色,色彩,色泽,与《燕歌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的“颜色”意思相同。

D.益,增加,与《师说》“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的“益”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农氏无力平定互相侵伐的诸候,而黄帝则修行德业,整顿军旅,征调诸侯的军队,先后战胜了炎帝和蚩尤,取代了神农氏的地位。

B.当禹视察南方水情渡江时,黄龙驮起船,船里人都害怕,而禹镇定自若,他笑着说无需害怕的原因:这条龙是上天安排来供他使用的。

C.大禹治水功绩卓著,他疏凿龙门,打通伊阙,还让不同地域的人向天子进贡各地特产,也使民众离开崎岖的地方,投奔到中原。

D.材料三指出,国家有事会导致劳役繁多且赋税重,此时君主要减少政令来体恤下民,事务要精简以求实用,这是黄帝和禹成就功业的原因。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2)于是周行宇内,东造绝迹,西延积石,南逾赤岸,北过寒谷。

14.材料三借黄帝和大禹的事迹来说明什么观点 给为政者提出了什么建议 (5分)

(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

殿试荔枝诗

梁嵩①

露湿胭脂拂眼明,红袍千裹画难成。

佳人胜尽盘中味,天意偏教岭外生。

橘柚远惭登贡籍,盐梅应合共和羹。

金门②若得栽培地,须占人间第一名。

【注】①梁嵩: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广西平南人。②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后用以代指朝廷、皇宫。此处指京城或皇家园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胭脂”喻荔枝色泽,“红袍千裹”状写其外壳之形,“画难成”极言其美艳难绘。

B.第三句写荔枝美味冠绝,第四句则暗含对荔枝生于偏远之地、难以被京城贵人享用的惋惜。

C.第五句意指橘柚因味道酸涩,不能登上贡品名录,和荔枝相比深感惭愧,反衬荔枝的珍贵。

D.作为咏物诗,本诗切合现场情境的需要,既惟妙惟肖地写出荔枝的特点,也借此寄寓情志。

16.尾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小张暑假游佛山,首访丹灶康有为故居,见庭院深深,小鸟偶至,颇有“① , ”(归有光《项脊轩志》)的幽意。第二天,他登西樵山,见云聚深山欲雨,涧水潺潺生烟,领略到李白“② ,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意境。第三天,他泛舟千灯湖,看湖面开阔如镜,小舟自在漂荡,不由吟诵起古诗文中的名句:③ , 。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中国有代表性的史前陶器是三条胖腿的鬲。当时没有锅灶,用鬲在火上烹煮东西,实在非常相宜。比较原始的鬲用泥捏成,做法十分简单。后来加印上些绳子纹,( )开始注重造型,使它( )合用( )美观。进入历史时期,鬲( )被广泛使用,却已经有另外两种主要陶器产生——彩陶和黑陶。

彩陶是一种_________的陶器。工艺制造照例反映民族情感和气魄。看看这些彩陶,我们可以明白,古代人民的性格历来就是健康、明朗、质朴和爱美的。

比彩陶时代稍晚些,有一种黑陶在山东出现了。黑陶素朴少装饰,胎质极薄,十分讲究造型。有一片残破的黑陶器上面刻划了几个字,很像“网获六鱼一小龟”,可以说是中国陶器上出现的最早期文字。少数历史学者认为是尧舜时代的遗物。这一观点目前还没有得到科学考古专家的认可。

代表文字成熟时期的最重要发现,是在河南安阳县洹水边古墓群里出土的陶器,因为和大量龟甲文字同时出土,已经确定这是殷商时代的东西。在商代坟墓中的黑陶,有几件是雕塑品,装饰在墓壁间。后来浙江良渚镇也发现过一些黑陶,时代还不易估定。近年来河南辉县又发现过一些战国时期的黑陶鼎,北京郊外也发现过一些汉代黑陶朱画杯盘,都可以说是古代黑陶的近亲。

18.填入文中第一段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甚至 不但 而且 依然

B.并且 不但 而且 竟然

C.甚至 既 又 竟然

D.并且 既 又 依然

19.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用红黄色细质泥土做胎,颈肩部分绘有种种黑色花纹,样子又大方又美观

B.颈肩部分绘有种种黑色花纹,样子又大方又美观,用红黄色细质泥土做胎

C.用红黄色细质泥土做胎,样子又大方又美观,颈肩部分绘有种种黑色花纹

D.样子又大方又美观,用红黄色细质泥土做胎,颈肩部分绘有种种黑色花纹

20.文中第三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十分讲究造型”,有人认为存在语法问题,应该改为“造型十分讲究”。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4分)

21.学校准备举办“陶器发展史”展览,请根据文本内容为展览拟写四个偏正短语作为小标题,呈现出陶器发展的历史,每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4分)

22.下面是陶鬲和青铜鬲的图片,请根据文本及图片内容写一段解说词,向参观者介绍“鬲”这一器具,不超过80个字。(4分)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今时代,我们可以追根溯源,参照古人造字本义,以更准确地理解“教”和“学”之间的关系。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阅读(72分)

(一)(19分)

1.(3分)B2.(3分)D 3.(3分)B

4.(4分)

①指出世人对中国科技文明的认识不够;②阐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和存在问题;③强调世界只有一个,表达了赞赏不同民族文明成就的鲜明态度。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分)①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优秀的科技文化基因,今天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②中国近代科技出现停滞,是因为我们曾经在科学理论方面比较落后,今天要加强理论建设。③在百年变局的今天,强权带来的危机依然存在,我们要建立一个共同的、合作的国际社会。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3分)A

7.(3分)D

8.(4分)

①借助“顾芳”的视角讲述了过去以潘大兴为代表的年轻人扎根戈壁,投身国家核工业的经历;②借助“顾莎”的视角讲述了今天戈壁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建设者的奉献与牺牲。③借助“云姨”的视角,作为建设者和见证者,讲述了戈壁滩的建设和潘大兴的事迹。多个视角交替拓展了小说的时空,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

潘大兴,大学毕业后到戈壁(矿区)从事核工业建设,与顾芳结婚,育有一女顾莎。因顾芳执意要回天津,与顾芳分开,独自留在戈壁。1992年因维修核反应堆故障时间过长,遭遇核辐射不幸牺牲,葬于戈壁滩陵园。

评分参考:

小传要求讲述人物基本生平经历。能够体现时间顺序2分,能够概括出人生的三个重要事件:工作、婚姻、牺牲,3分,语言表达1分。

10.(3分)BEH

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给分。

11.(3分)C12.(3分)B

13.(8分)

(1)(4分)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开。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从而”“去”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禹)于是跑遍天下,向东到了人迹罕至的地方,向西到了积石山,向南越过了赤岸,向北翻过了寒谷。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名词作状语,“造”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5分)观点:为政者使用民力公平,节俭有度,百姓就劳而无怨。

建议:为政者要学习黄帝公平,禹长年节俭,周代制度稳定有常,根据时代变化调整(劳役和赋税)政策。

评分参考:

观点3分;建议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9分)

15.(3分)C

16.(6分)①荔枝如果能够在京城得到适宜栽培的地方,必定能成为人间果品中的第一名。②荔枝如果能克服地域限制,被移植到京城,将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和认可。③喻指来自岭南的自己,如果在殿试中脱颖而出,获得赏识重用,一定成为国家栋梁。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6分)①庭阶寂寂 小鸟时来啄食②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③示例一: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示例二: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8.(3分)D19.(3分)A

20.(4分)

示例一:我同意这个观点。这个句子由三个分句构成,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黑陶”,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胎质”,而“十分讲究造型”则没有主语,所以要改为“造型十分讲究”,以“造型”作为这个分句的主语。

评分参考:

明确观点得1分;分析原句成分,指出错误得2分,分析修改后的句子成分得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示例二: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这个句子的主语是“黑陶”,“素朴少装饰”“胎质极薄”“十分讲究造型”三个描述“黑陶”特点的短语共同充当句子的谓语。所以这句话不存在语法问题,无需修改。

评分参考:明确观点得1分;分析原句的主语得1分,分析原句的谓语得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4分)(1)合用且美观的鬲(或:拥有三条胖腿的鬲)(2)大方又美观的彩陶(3)素朴少装饰的黑陶(或:刻着最早期文字的黑陶)(4)古代黑陶的近亲(或:文字成熟时期的黑陶)

评分参考:每点1分,不是偏正短语不得分。意思答对即可。

22.(4分)

鬲是古代用来烹煮东西的器具。它有三条胖腿。早期的鬲是用泥捏出来的,后来也有使用青铜铸造的。陶鬲的花纹非常简单,青铜鬲的花纹则复杂许多。

评分参考:

根据文本内容,应从用途、形态、用材、花纹四个角度介绍“鬲”,一个角度1分;用材和花纹应根据图片,体现出从陶鬲到青铜鬲的变化,否则不给分。

23.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贾菁:用爱叩开心扉 以专业点亮... 初秋的早晨,在金昌市第九小学的一间教室里,不时传来孩子们清脆的英语跟读声和欢笑声。站在讲台上的,是被...
大朗举办“筑梦朗教 争做良师”... 昨晚,大朗举办“筑梦朗教 争做良师”人才专题分享会,充分展现了大朗镇教师队伍建设的丰硕成果,以及广大...
徐汇区8所“家门口好学校”全新... 清晨七点,龙临路20号的校门准时打开,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南部分校的老师们踏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
韩语考级,从哪一级“启航”最明... 在韩流文化的强势席卷下,学习韩语的热潮持续升温。无论是为了追星看剧无字幕,还是为了留学、就业增添竞争...
天塌了!文科生报考这四类热门专... 只有哲学和历史学是文科的选科组合才能报,其他所有专业,你选理科选科组合,都能报,包括那些文科专业。 ...
教师节丨老师,您辛苦了! 09Sep 10th 2025 HAPPY TEACHERS ' DAY 三尺讲台守初心 四季耕耘...
教师节,这些好消息转给老师们 第41个教师节到了 把这些好消息 转给老师们 ↓↓↓ 本文来源 | 微言教育 念奴娇·...
红色巡展润童心,革命精神传家风 红色巡展润童心 革命精神传家风 革命历史是家庭开展亲子爱国教育、助力儿童价值观塑造的鲜活教材,也是传...
台州椒江:VR灭火、结绳自救成... “起火啦!快用灭火器!”9月2日下午14时30分,台州市椒江区下陈街道应急消防宣教体验馆内,一场特殊...
郑东新区:织密校园周边“安全保... 2025年秋季新学期伊始,为切实解决校园周边人流车流骤增、占道经营、车辆违停等问题,郑东新区多部门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