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学期伊始,北京市1400余所中小学将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实现全市183万余名中小学生全覆盖。这是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举措,标志着首都基础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方面迈出系统性、标志性步伐。
小初高分层施策
北京日坛中学教育集团高中生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实践应用
北京日坛中学教育集团梁岩老师指导小学生探索人工智能科技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高一年级的同学正在上人工智能通识课
这些生动课堂的背后,离不开扎实的课程资源支撑。为确保课程落地见效,北京市形成了“资源支撑、师资赋能、均衡保障”的立体化实施路径,打出一套“组合拳”。课程资源方面,8月22日上线的首批160套市级课程资源覆盖全学段,每套包含15分钟左右的核心教学视频、教学指南及活动任务单,通过“视频+工具+任务单”模式满足教师授课、备课及学生自主学习三类场景需求,搭建了AI“课程超市”和“应用超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基础支撑。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的同学正在学习使用人工智能工具
课程评价采用“学段差异化、方法多元化、主体协同化”模式,小学侧重基础认知评估,初中关注问题解决能力,高中聚焦综合实践创新,评价结果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内外联合、多方参与的协同化评价机制,提升评价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激发学生深度探索和创新实践的内在动力。
城乡结对协同创新
东城区中小学生开展人工智能课程学习
9月4日,“东城区中小学AI通识第一讲”面向全区12万中小学生线上播出。第一讲以《人工智能时代是我们的时代》为题,邀请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开讲。他结合自动驾驶、智能语音等场景,深入浅出地解析AI原理,并通过互动问答和案例演示激发学生兴趣。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张燕表示,自东城区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制定后,各单位协同联动,仅44天就完成“行政统筹—教研支撑—学校落地”全链条准备,形成“全域普及+学段分层+特色创新”的实施路径。“第一讲”的播出,标志着东城区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实现全员覆盖、全链条推进。
为了系统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在全市中小学的广泛开展,近日来,市、区两级“AI教育讲师团”在秋季开学后深入各区和学校开展巡讲,着力破解教育教学中的“堵点难点”。在此过程中,由55人组成的首届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专家委员会发挥了高端智库的支撑作用。北京市还在今年7月启动了“百千种子计划”暑期实训,已培训首批130余名骨干教师,努力培养区域和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的“领头雁”。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区域发展差异问题,全市还全面实施“城乡结对”计划,组织中心城区、在京高校、科技企业等优质资源,对10个远郊区开展“组团式”帮扶,从而避免形成新的“数字鸿沟”。
北京市充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开放实验室、体验馆等资源,构建“教联体”协同育人模式。目前,北京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海淀)已成立,全市各区也陆续举办了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IOAI)、第三届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教育+AI分论坛”“智启未来·少年AI体验营”“智慧体育、智慧食堂”现场推进会等系列活动,广渠门中学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发出了“北京声音”,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氛围日益浓厚。
以“首善标准”构建教育体系
当今社会,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正在给教育领域带来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教育系统正在经历全方位的结构性重组和流程再造。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北京市坚持以课程体系为依托、以典型场景应用为切入,加快建成具有首都特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与模式。
此次课程全面铺开以两份核心文件为支撑:今年3月在全国率先出台《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构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课程、教学、支撑、师资、应用、推广”等六大体系,搭建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四梁八柱。6月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年版)》,从课程定位、内容体系到实施路径,为各区各校提供了清晰的“施工图”,让人工智能教育“教什么、怎么教”有章可循。作为全国首个省级全域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地区,北京的实践被教育部作为经验向全国推广,为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北京样板”。
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小学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既是响应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使命担当。我们要让青少年从小建立对人工智能的科学认知,培养既懂技术、又明伦理的未来公民,为国家储备科技创新人才火种。”
下一步,北京市将持续优化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反馈迭代更新;开展应用示范校评选和优秀案例推广,形成可复制经验;深化“京娃”系列智能体研发,拓展“AI+教育”应用场景。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首批课程资源为起点,力争将北京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打造成全国标杆,真正让数字技术赋能每一位师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