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两罾乡召开2025年教育工作大会,系统总结乡村教育提质增效成果,发布新时代教育振兴六大行动计划。这座连续8年获评县级教育质量A等的渝东南小镇,正以“小而优”“精而特”的乡村教育生态,为全市推进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供鲜活样本。
精准施策:乡村教育迈出均衡发展新步伐
会场大屏上一组数据引人注目: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连续5年保持100%,小升初成绩稳居全县同类乡镇前三,智慧教育平台实现全域覆盖……“这些成绩印证了‘小乡镇办大教育’的可能。”两罾乡中心小学校校长介绍,该乡通过“三个聚焦”破解乡村教育难题:聚焦教育公平,建立“一生一策”资助体系;聚焦“双减”提质,开发非遗传承、农耕实践等特色课程;聚焦师资建设,创新“名师送教+跨校研修”培训模式,近两年培育市县级骨干教师20余人。
被表彰的“90后”教师冉易,扎根两罾乡6年,带领学生用土家语创作童谣的故事赢得全场掌声。“教育能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我们要做孩子的‘造梦人’。”他的发言道出与会教师的心声。
系统谋划:六大行动构建振兴新格局
“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先手棋’。”两罾乡党委书记吴斌发布的行动计划凸显系统性思维,将教育投入纳入乡村振兴考核硬指标:资源整合升级辖区智慧校园,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师资培育设立专项基金提高教师待遇,实施“青蓝工程”培育本土名师;文化赋能开发《土家吊脚楼》《乌江号子》等校本课程,建设5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安全护航联动多部门建立校园安全联防联控机制。
酉阳自治县教委相关负责人评价:“两罾乡‘党政重教、全民兴教’的生态,体现了‘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战略眼光。”
样本启示:探索可复制的乡村教育路径
这场会议折射出重庆乡村教育的深层变革。酉阳相关专业人士指出,“两罾经验”有三点启示:一是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通过课后服务课程化激活乡土文化资源;二是以“小财政”撬动“大投入”,引导社会力量设立教育基金;三是以“小乡镇”联动“大网络”,借力智慧教育打破资源壁垒。
据悉,该乡教科研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研究》已纳入全县重点课题。正如会场悬挂的标语“教育之光点亮乡村振兴路”,两罾乡正用实践诠释:办好乡村教育,不仅能守住农村孩子的梦想,更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资讯)
文图/赵朝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