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济源市教研中心在南街学校开展小学语文驻校教研活动,紧扣“教-学-评”一致性,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为区域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活动筹备阶段,侯亚萍老师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研究载体,开展深度教材解读工作。她从单元主题、核心概念、语文要素等多维度切入,构建单元教学目标体系,明确课堂评价方向与标准,为后续课例展示筑牢理论根基。
课堂实践环节,杨超杰老师以《猎人海力布》为依托,紧扣“培养民间故事传承人”的教学定位设计学习活动。她通过创设“海力布故事会”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依托“梳理人物心情反应—自主练习故事复述—转换角色讲述故事”三层递进式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创造性复述方法;同时融入过程性精准评价,既聚焦学生复述技巧的习得,又注重其对海力布舍己为人精神的感悟,真正实现“知识习得”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课例展示结束后,张娟、王春霞、黄国玲、陈荟四位教师围绕“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开展集中议课。她们分别从学习目标设定的精准度、教学环节设计的逻辑性、评价方式设置的适切性及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四个维度展开深度剖析,通过观点碰撞与问题研讨,帮助参会教师提升课堂观察能力与教学评析水平,凝聚形成教学改进的共识性建议。
活动总结阶段,教研员王海燕对授课教师的精心备课与优质课堂实践给予肯定,并结合课例提出三条优化建议:一是强化复述评价精准度,需明确指出学生复述中的优势与不足,尤其要引导其补充关键情节信息,确保故事完整性;二是注重情节处理连贯性,教学中应避免拆分第八、九自然段,需保持故事逻辑链条的完整,助力学生构建清晰的叙事认知;三是聚焦角色视角针对性,需紧扣“以角色口吻讲述搬家过程”的练习目标,减少第三人称铺垫与背诵式展示,强化学生对角色语言的内化与表达,提升语言运用的真实性与情境性。
王海燕进一步强调,语文教学需以课后题为重要抓手,构建清晰、可测、可评的学习目标体系;教师应围绕目标设计针对性评价任务,通过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练—评”闭环中扎实落实语文要素,切实提升核心素养。
此次驻校教研活动不仅为南街学校语文教师提供了专业且实用的教学指导,更带来了教学理念的深度洗礼与更新。南街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重要契机,进一步深化“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讯员:周二娜)
编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