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这种学校,已经不在乎什么天才不天才的问题了,因为能考进来的一定是天才,但是天才一般都把这种学校叫做“门槛”,即便你是天才,来了也得靠边站,也得排队把自己分出三六九等。
有“天才中的天才”,也有那种“稍微比普通人强一点的天才”,那么怎么合理认识自己的位置?其实不仅是普通学生需要考虑这件事,顶尖高材生也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否则就业时会太过失望。
清华大学的学生一年的工作量到底能值多少钱?有人觉得起码得上百万,因为清华学生的“天花板”实在太高了,他们赚几千万,大家都觉得没毛病,毕竟那可是顶尖学生,就该得到顶级待遇。
但最近一位华为内部的校招人员,却说出了一句代表残酷真相的话:如今这年头,清华的学生敢提出15万年薪,估计也都是痴心妄想,他们的学历“也就值14万年薪”。
而且一张令人窒息的照片流出后,更让人意识到“为什么说天才也得排队”这件事的严重性,今年秋招,华为作为大企业,首轮就去了各大高校,其中就包括清华北大。
可在清华进行校招时,意外情况出现了:以前清华的同学可能觉得“华为不过如此”。
但今年校招现场却人满为患,人数都溢出去了,不少人来会议厅晚了没位置,宁愿抱着胳膊站着,也要坚持听完整场宣讲会。
能让天才们做到如此“卑微”,足以说明如今华为作为大企业的吸引力,更能说明当下天才们也得谨慎给自己找下家,千万不能把自己当“一盘菜”,在这个社会上,没人会因为你是清华学生,就必须对你“特殊对待”。
随后这位作者还晒出了北大的宣讲会照片:同样是大量学生排着队站在门外,愿意挤进去听一听,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不少人一听到“15万都不到的年薪”,第一反应是“清北学生应该不会去吧”。
除非是做硬件相关工作的,14万年薪才确实会有人考虑,意思就是说,当下这种“高材生薪资不及预期”的情况,其实已经是必然会发生的了,只不过以前可能还分三六九等,要看工作性质。
但现在大家对薪资的要求,似乎在普遍降低,不过也有人提出不同观点:无论如何,清华北大的学生不能主动放低自己的“门槛”,如果他们都自降身价了,普通学生的活路又在哪里?
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情况:虽然校招现场人很多,但去的学生大概率只是把这场招聘会当成一个“机会”,不代表“真心想去的人就一定多”,因为这些企业也很聪明,为了在校招时赚足眼球。
会答应给学生送些东西,可能是学习用品,也可能是印着华为LOGO的各种小礼物,总之清华北大的学生也很喜欢,从这个角度来说,笔者觉得大学生们的心情或许还能好一些。
而且我们总觉得,清北学生确实不该跟普通学生“抢机会”,他们能得到的资源实在太多了,站在那样高的平台上,本来就该“登高望远”,而不是连一个小小的街道办岗位都要去争。
那样的话,普通学生确实会感觉“难上加难”。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