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理选考非选题三大怪——教材没有它也考、答案出现陌生词、模板完善也答不全
开心田螺
2025-10-22 23:28:07
0

导语

教材没提的考点偏考,答案蹦出陌生术语,模板背熟仍答不全——浙江地理选考生,被这“三大怪”折腾疯了。

是题超纲?还是学偏了?

0

1

教材没有它也考

如高空西风,是因为教材上没提到的这个点,却是浙江地理选考的常客!

【例1】(2020.7浙江选考第27题第1问)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东南向内部递减。

从大气环流看,青藏高原冰川的补给,西南部主要源于__________风(填风向)带来的水汽,西北部主要源于盛行西风带来的__________洋水汽。(2分)

【答案】西南 大西

【例2】

(2024.6浙江选考第27题第12问)

材料一长江流域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控制,从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看,影响上游和中下游的季风环流不同。从流域东部输出的水汽相对集中在冬春季节,主要受近地面和高空不同气流影响。

材料二1为长江流域四个方位水汽输入和输出占比。图2为长江流域年内各季水汽输入和输出数量对比关系。

长江流域水汽输入最多的方位是。大气降水最少的季节是,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季节降水少的原因。6分)

【答案】南(1分) 冬季(1分)

近地面受冬季风影响,水汽输入少;(2分)受冷高压控制,天气晴朗,(1分)高空西风强,水汽输出多。(1分)

【例3】(2025.1浙江选考第27题第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共同影响,河谷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及周边地区略图。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冬、夏季盛行风向分别是____风、_____风。试分析盛行风冬季强于夏季的原因。(6分)

【答案】偏西(1分)偏东(1分)

冬季受南移西风带控制,西风顺河谷地势而下,风力较强;(2分)夏季西南季风在下游转向,由东向西逆河谷地势而上,东风较弱。(2分)

0

2

答案出现陌生词

  1. 高考答案本应使用学生已掌握的词汇,但部分试题答案中却出现了超出考纲的术语会与考生日常学习的语言体系产生割裂。

【例4】(2024.6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滦河三角洲潟湖沙坝海岸是由滨岸沙坝与其内侧的潟湖和陆域海岸组成,曹妃甸岛原为该海岸滨岸沙坝中的沙岛。2003年对曹妃甸岛以北的浅海滩涂(潟湖)实施围海造陆工程,在带来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周边海区潮流等环境产生影响,改变了自然岸线形态特征,挤占了生态空间。近年来部分岸线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材料二1为曹妃甸围海造陆工程范围示意图。图2为岸线(海堤和岸滩)生态修复项目设计示意图。

(1)图中带状沙岛的分布走向是,并简析其形成过程。4分)

(2)围海造陆工程实施后,甲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粒径变粗,解释其形成原因。3分)

(3)分析围海造陆工程对潟湖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7分)

(4)列举评估岸线生态修复效果的主要指标。6分)

【答案】(1①. 东北西南(平行于海岸线)②. 河流带来泥沙沉积于沿海地区,潮流推动泥沙向岸边运动;受沿岸流影响,形成沙坝,部分露出海面,形成沙岛。

2围海造陆后,甲海域附近水动力变强,细颗粒物不易沉积,不断的冲刷分选,细颗粒物被带走。

3围海占用;潮流减弱,淤积增加,潟湖萎缩;潟湖内纳潮量减少,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弱,生态功能退化。

4岸线修复:修复海岸线长度、滨海湿地面积,岸线形态(地形)、沉积物类型及分布。环境及生境:物种多样性、滨海湿地水质、湿地植被面积(种类)、湿地生物种类(密度)、植物成活率、植被覆盖率、潮汐幅度、外来物种数量和种类。

本题答案出现“海洋地理”相关的大量对学生而言陌生的名词:

1.潮流: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水平流动(区别于潮汐的垂直涨落),分涨潮流(向岸)和落潮流(离岸)。潮流速度影响泥沙搬运能力,强潮流区以侵蚀为主,弱潮流区易沉积。

2.水动力:水的运动产生的能量与动力(如潮流流速、波浪能量、径流输入),直接塑造地貌)和控制生境条件(如盐度、含氧量)。

3.纳潮量:特定时间内(如半个潮周期)进入潮汐系统(如河口、港湾)的总水量,计算公式约为:纳潮量 = 潮差 × 潮区面积(或简化为潮道容积×潮差利用率)。纳潮量越大,水体交换能力越强,盐度、营养盐等物质输移更活跃。

4.生境:生物生存的具体环境,包括物理(水温、盐度、底质)、化学(溶解氧、营养盐)和生物(种间关系)条件。潮间带、潮下带因水动力差异形成不同生境(如泥滩、沙滩、岩礁)。

5.潮汐幅度(潮差):指一个潮汐周期内高潮位与低潮位的差值,反映潮汐能的大小。受月球、太阳引力及地月距离、海域地形(如河口宽度、深度)影响,如杭州湾呈喇叭形,潮差可达8-9米(世界三大强潮区之一)。

0

5

模板完善也答不全

近些年的浙江选考题中,可能为了突破模板限制,出现很多根据材料提取信息得出的答案,但部分答案不仅学生答不出来,老师看了陡难以理解。

【例5】(2025.6浙江选考)福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只占总面积的10%,主要为河谷平原和河流下游冲积平原,是人口和产业的集中分布区,人地矛盾突出。该省是我国的多雨区,降水集中在春夏两季。该省是海洋大省,其海岸为构造下沉式海岸,岸线曲折,岛屿众多且紧靠大陆分布。福建海域属大陆架浅海,渔场面积广阔。下图为福建省略图。

2)甲渔场是福建的重要渔场,分析该渔场的自然优势。(5分)

【答案】海水较浅,光热资源充足;(1分)

沿岸流和入海径流带来丰富营养盐;(1分)

冬季有寒暖流交汇;(1分)

处在过渡位置,洄游鱼类多;(1分)

海底环境多样。(1分)

这两条答案不知道有多少考生写到?

什么叫“过渡位置”?是指南海东海过渡位置吗?是又如何呢?

“海底环境多样”怎么看出来的?跟后面的“水下地形”一个意思吗?

【例6】(2021.6浙江选考)珠江由磨刀门、虎门等八门入海其中磨刀门是泄洪排沙的主通道,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占珠江的28%33%。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所在区域略图。

1说明珠江口东岸、大鹏湾和大亚湾易形成深水港的自然条件。(5)

【答案】港湾多,波浪小,潮流作用强;

泥沙主要由西岸入海,对东岸影响小;

基岩海岸,水下地形稳定。

怎么知道这里的“潮流作用”强还是弱?怎么知道这里是“基岩海岸”,西岸没有基岩海岸吗?什么叫“水下地形稳定”?哪里来的答案?

【例7】(浙江2024.01)福建省东北部主要为丘陵地形,植被覆盖率高。沿海地带构造下沉,形成了众多的海湾和岛屿,海岸线曲折。该海岸带是福建省淤泥质滩涂的主要分布区域。下图为福建省东北部沿海略图。下表为图中甲、乙两海湾不同水深海域和滩涂面积。

(2)评价乙海湾建港的自然条件。(6分)

【答案】利:①深水海域面积大;②岸线长;③海湾口小,海湾外有岛屿,风浪小;④河流入海泥沙少,岸线稳定

弊:⑤水下地形复杂,⑥航道弯曲,航行不便

这两条答案与港口的关系还好理解,但“水下地形复杂”怎么来的?水下地形到底有哪些情形啊?跟港口都有些什么关系?怎么知道水下地形复杂不复杂?

港口区位、渔场区位,学生都是再熟悉不过的题目,但练过再多,恐怕都没法答出以上的答案。

备考破局建议

  1. 补教材外的“活知识”:关注近3年浙江选考真题、中国国家地理等期刊的区域案例,以及地理核心期刊的热点研究方向。

  2. 把术语“翻译”成熟悉概念:整理高频陌生词,用思维导图拆解其地理原理,建立“术语-概念-案例”库。

  3. 模板+材料“双驱动”答题:先背熟基础框架,但答题时强制自己圈画材料关键词(数据、现象),用术语重新组织答案——模板是骨架,材料才是血肉。

最后说句大实话:这“三大怪”不是刁难,是提醒你——地理不是“背多分”,而是“想多分”。把教材当起点,把生活当考场,才能接住命题人的每一次“反套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赖丽华:甘做... 赖丽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涌溪中心小学教师,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 赖丽华32年坚守乡村教育一线,...
今年就业形势极严峻的4个专业,... 2025年全国校园秋季招聘活动启动,预计超过1200万的2026届高校毕业生都将要参加各种单位组织的...
新形势下大学生国土安全教育的价... 曹阳 青年大学生是国土安全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群体,其国土安全素养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代际传承...
孩子的自律如何“养出来的” ? 山西2026年高考如何报名? 山西2026年高考志愿填报必备常识 “都七点了还不起床,上学要迟到了!...
管城回族区紫东路小学:班级管理... 大象新闻记者龚丰硕 通讯员马倩茹 为持续深化班主任育人能力建设,探索德育工作与班级管理的创新融合路径...
围绕6大重点领域,教育部推进实... 作为首批教育强国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教育部围绕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高档数控...
再创佳绩!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2... 作为我国俄语人才培养的超级重镇,俄语实力全国第1的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发布了2024本硕升学去向。有...
大庆市公安局铁人分局深入校园开...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0月22日电(杜卓远 刘璐)为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预防校园霸凌事件发生,构建平安和...
乌拉圭 MBA 学生在沪体验太... 陈军博士(右一)带领乌拉圭MBA学子学习太极招式 10 月 21 日,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为来沪学习...
“河海方案”赋能水利新质生产力...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科创中国) 2025年是河海大学建校110周年。自淮河治理开端,河海大学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