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校招聘放弃选择东南亚的博士,主要源于对学术质量、教育水平及实际能力的综合考量,具体原因如下:

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东南亚地区部分高校的高等教育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一些学校的博士项目在招生、教学、评估等环节存在漏洞。例如,招生标准宽松,学术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入学;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教师可能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学位授予环节评审标准不严格,导致学术水平不高的学生也能顺利毕业。这些问题使得部分东南亚博士的学术能力受到质疑。

“水博”现象引发担忧:近年来,部分中介机构宣传“包毕业包认证”“两年就能毕业”等,吸引了一些想要走捷径的人。这些人选择东南亚读博,往往是为了快速获得博士学历,而非真正提升学术能力。这种“混文凭”的现象导致东南亚博士群体中出现了大量“水博”,其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难以达到高校的要求。

高校招聘标准提高:随着国内高校对教师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校在招聘时更加注重应聘者的学术成果和研究能力,而非仅仅看重博士学位。一些高校明确表示,在招聘时不会因为博士毕业的学校而有所歧视,但会根据提交的资料来判断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对于学术水平不高的东南亚博士,高校自然会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