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思辨力:高中议论文行文布局之高阶思维路径
开心田螺
2025-11-13 06:24:11
0

来源:语文阅刊

摘要:以2023年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为例,通过对审题、行文、布局及表达等层面的逻辑分析,从概念界定、逻辑辩证到言语技术等三个方面来探索论证的起点、论证的过程及论证的表达,从而建构高中议论文行文布局之高阶思维路径,让学生在有迹可循的思维路径中,逐步提升其思辨能力,从而提高其语文写作的关键力。

关键词:高阶思维;概念界定;辩证推理;言语技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简称“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因此,思辨力即“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而“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所以,发展思辨力,旨在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发展思辨力,其一层面是高阶思维的能力;其二是逻辑思维的表达能力。这里以2023年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为例,通过对审题、行文、布局及表达等层面的逻辑分析,从概念界定、逻辑辩证到言语技术等三个方面来探索论证的起点、论证的过程及论证的表达,从而建构高中议论文行文布局之高阶思维路径,让学生在有迹可循的思维路径中,逐步提升其思辨能力,从而提高其语文写作的关键力。

2023年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论证的起点:概念界定,谋篇布局

概念的理解与界定是一篇议论文论证的起点。唯有理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才能更好地谋篇布局。孙绍振认为:“智性逻辑的基础是概念的严密性、稳定性,在行文中的一贯性。”很多考生或审题审不清,或行文逻辑不缜密,或主题不够鲜明,等等问题,最关键就是其对论点的观念理解和界定不够明确造成的。而高阶思维,就是在界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有精准的限定,并在行文中按照题目的要求一以贯之,从而使文章的扣题非常精准,行文逻辑非常缜密。

这里以笔者下水文《汲故事之力量,成锦绣之中华》(该文曾荣获第四届“南方传媒杯”高考语文“下水文”特等奖,名列第一)为例:

汲故事之力量,成锦绣之中华

①大江东去,淘不尽中华之故事;猎猎风起,吹不走凛然之精魂。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一个又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早已绘成历史篇章,如今那绘就故事的彩笔已然交付到你我的手上,吾辈青年应汲故事之力量,成锦绣之中华。

②汲故事之力量,涤荡心灵,启迪人生,谱就精彩人生。

③马尔克斯有言:“即使你的心灵已经干枯的无法给予,总有一样东西可以拨动我们的心弦。”而这拨动你我心弦的就是故事的力量。且叹,史铁生透过《我与地坛》向我们诉说着自己与他人的故事,不知道给予多少人向前的力量;且惜,路遥透过《平凡的世界》让你我用心去倾听平凡人的故事,不知道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且听且看且随风,且行且看且从容。吾辈青年也应于他人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于纷呈的世界中正视自我,认清奔跑的方向,绘就无悔之人生。

④汲故事之力量,善思觉醒,改变命运,助力和谐之社会。

⑤一人一生一故事,一弦一柱思华年。君不见,十几岁的苏轼于母亲讲解的《范滂传》中立下了宏伟之志向,并成为其坎坷仕途中坚定向前的力量;君不见,袁隆平的母亲于其摇篮前为其讲解尼采的故事,让他学会了于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不管是苏轼还是袁隆平都是在他人的故事中沉思、领悟,蛰伏、前进。吾辈青年也应于他人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且思且行,于渺小之自我中见普罗之大众,方能投身于社会建设中,助力社会之发展。

⑥汲故事之力量,展民族之形象,成锦绣之中华。

⑦江河誉顾有楫者,奋斗永是少年时。正如崔卫平所言:“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请记住,你我所绘就的人生故事,代表的就是民族的形象,中国的形象。还记得八十多年前,方志敏同志坚定地说,“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那是他心目中绘就的“可爱的中国”的形象。而如今,绘就故事的彩笔已然交付到你我的手上,吾辈青年应汲取先辈故事之力量,以沉潜之姿,破自我藩篱,用实力,用努力,争当新时代奋进青年,为国家铸就新篇章。

⑧山山而川,潺潺而溪,巍巍山河作证,悠悠岁月为名。中国因日益强大方攀得璇玑之上,步入世界舞台中央,吾辈青年自当汲故事之力量,持自我之姿,濡染此百年峥嵘之芳华。(共914个字符)

该文的概念界定,贯穿全文,很好地做到了诠释到位,并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以贯之。

其一,关键词“故事”,从其内涵来看,即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陈述一件往事。这里强调的是“叙述的方式”,可以是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民俗故事等等,也可以是明确讲故事的人用特定的叙述方式所讲的故事。该文不管是运用史铁生与路遥的例证,还是运用苏轼母亲讲述《范滂传》与袁隆平母亲讲述的尼采的故事来论证,都是通过用“讲述的方式”故事,而“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而从其外延来看,所有的过往,皆为故事。该文点明“精彩纷呈的故事早已绘成历史篇章”,而“吾辈青年”已成为绘就故事的主力军,对“故事”的阐释到位,观点鲜明。

其二,从材料的限定来看,故事应是“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因此,唯有符合以上要求的才是该题目材料所要求考生论证的“故事”,其他与该题目材料要求无关的,都不是论证的内容。而该文很好地落实这一任务。从标题、观点到分论点等,都与题目材料一一对应,从而做到对点论证,落实到位。特别是在第⑤段论证“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立足于“一个人”,所以对象最好明确化。该文运用了苏轼母亲讲述《范滂传》与袁隆平母亲讲述的尼采的故事,及对苏轼和袁隆平的人生经历的影响,论证充分,精准到位。

其三,从题目的写作要求来看,题目本身没有设定特殊的情境,但是按照题目的写作要求:“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见,写作时,应联系社会背景,国家进程等层面来进行立论,再结合题目材料的要求“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因此,应立足于“吾辈青年”来进行呼吁。该文很好地完成了任务:首先,明确时代背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其次,明确写作对象,“吾辈青年”;最后,明确呼吁的目的,“吾辈青年自当汲故事之力量,持自我之姿,濡染此百年峥嵘之芳华”。很明显,该文很好地做到了时代意识、有“我”意识,从而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由此可见,基于高中议论文行文布局之高阶思维路径在于,从关键词的内涵与外延、题目材料的限定及作文写作的要求等层面去界定概念,并进行谋篇布局,做到一以贯之,从而让观点更鲜明突出,行文的思路更清晰,能够很好地完成并落实写作任务。

二、论证的过程:逻辑辩证,打造细节

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是论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唯有掌握逻辑与辩证,才能更全面、客观、理性、发展、辩证地看待问题。邓彤指出,“思辨”应注重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则可以亦此亦彼、亦真亦假”,并强调要“从理解‘思辨’知识走向运用‘思辨’知识”。而很多考生还是停留在似懂非懂的阶段,或无法理清行文逻辑,或无法论证到位,或造成理解误区,等等,其关键就是在于思辨能力的欠缺,从而导致论证的细节没落实到位。而高阶思维,就是通过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做到每一个细节都经得住推敲,从而打造文章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准到位。

该文的逻辑严谨,辩证到位,很好地让文章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其个性化与思辨性。

其一,逻辑严谨,经得起推敲。首先,时间逻辑清晰。从过去的故事,到如今“吾辈青年”绘就故事,使行文更具有现实意义;其次,论证层面逻辑严谨。分论点是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到国家进程的层面进行论证,由点带面,以小见大,具有递进性,从而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最后,过渡句回扣紧密。如第⑤段的例证阐释句“不管是苏轼还是袁隆平都是在他人的故事中沉思、领悟,蛰伏、前进”,不仅回扣例证句,还紧扣分论点句,把“好的故事”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论证得很到位。

其二,运用辩证,具有思辨性。首先,名言运用的具有思辨性。如文中的马尔克斯名言,用“已经干枯的无法给予”与“总有一样东西可以拨动我们的心弦”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故事力量的强大;其次,例证运用具有思辨性。如运用苏轼母亲讲述《范滂传》与袁隆平母亲讲述的尼采的故事,都是让他们在“坎坷”“失败”中重获“向前”“坚信”的力量,在辩证中突出故事力量的启发性,可以改写一个人的命运;最后,语言表达的思辨性。如第⑦段,“吾辈青年应汲取先辈故事之力量,以沉潜之姿,破自我藩篱,用实力,用努力,争当新时代奋进青年,为国家铸就新篇章”中的“沉潜”“藩篱”与“奋进”对举,强调故事力量的影响力。

由此可见,基于高中议论文行文布局之高阶思维路径在于,正确运用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让文章的每一个细节都具有思辨性,引起读者的思考,从而让论证更到位,更具有说服力。

三、论证的表达:言语技术,准确生动

新课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层面组成。而“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其“基础项,是带动其他三项的主轴。”而高阶思维的表达,也离不开言语技术的显性呈现。很多考生或语言表达不到位,或语言词汇贫瘠,或语言缺少美感,等等,其关键在于对言语技术掌握不到位,从而导致词不达意。而高阶思维,就是通过言语技术,让用词更准确,让行文更流畅,从而使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同时文采飞扬,令人赏心悦目。

该文的言语技术,运用到位,用词精准,情感充沛,不管是言语的组成、段落的构成还是情感的激发,都令人眼前一亮。

其一,句式的多样化。如第①段对偶句式“大江东去,淘不尽中华之故事;猎猎风起,吹不走凛然之精魂”,开头局面豁大,句式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具有节奏感;如第②段与第④段分论点的长短句式,让分论点更鲜明突出,具有美感;如借用诗句句式,第③段“且听且看且随风,且行且看且从容”,第⑤段“一人一生一故事,一弦一柱思华年”,第⑦段“江河誉顾有楫者,奋斗永是少年时”,使文章充满诗意,且韵味悠长。

其二,段落的结构化。总体而言,该文由三个分论点组成,并独立成段,从而使文章共八个段落,布局合理,段落长短,错落有致;局部而言,每一个段落都按照特定的组合逻辑进行布局,如第③段,名言句,阐释句,例证句,阐释例证句,回扣观点句,每一句都在它应在的位置上,运用自如。当然这不是硬性要求,段落与段落之间都可以灵活处理,从而使文章的语言表达不会过于呆板。

其三,情感的充沛性。如立足于“吾辈青年”进行呼吁,从开头到论证段再到结尾,一以贯之,让文章更具有号召力;如“不知道给予多少人向前的力量”“不知道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连用两个“不知道”“多少人”更能引人遐想,令人深思;如“请记住,你我所绘就的人生故事,代表的就是民族的形象,中国的形象”,语言具有力度,读起来铿锵有力,更能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那充沛的情感。

由上可见,基于高中议论文行文布局之高阶思维路径在于,正确运用言语技巧,从多样化的句式、结构化的段落及充沛性的情感等层面,来让语言表达更到位,让文章文质兼具,心到笔到,随心所欲,犹如天成。

基于高中议论文行文布局之高阶思维路径,就是通过对审题、行文、布局及表达等层面的逻辑分析,从而让考生明确“该写什么”才能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该如何写”才能更好地论证到位,“该怎样写”才能做到正确生动,从论证的起点、论证的过程及论证的表达,全面把握行文的规律,让学生在有迹可循的思维路径中,逐步提升其思辨能力,从而提高其语文写作的关键力。

(摘自《语文教学研究》,2023年10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78万元天价学费,是否是“精英...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高学费专业集中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领域,其中非全日制...
期中考试要家长监考:是“家校共... “本次期中考试成绩是后期选科的重要依据,为增加监考力度,每班需要7位家长参与监考……” “有志...
小天才大搞“儿童社交”的“三宗... 厂商盲目添加社交功能,却忽视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随着小天才圈子的兴起,在“主页圈”兴起了...
七部门联合发文 加强中小学科技...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要...
中国女留学生在俄罗斯身亡 领馆... 近日,一名中国女留学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失联,事件持续引发关注。11月12日中午,涉事留学生的父亲张先...
33岁刘灿,破格晋升人大教授 11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微信公众号发文,介绍了刚入选2025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
公示!普通本科高校申报职业本科... 近日,兰州交通大学发布《关于申报职业本科专业的公示》。 图片来源:兰州交通大学官网 关于申报职业本...
中外大学书记校长报告精选 | ... 11月7-10日,2025世界大学校长论坛、2025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中外...
结合《电影冷知识》的具体例子深... 结合《电影冷知识》的具体例子深化评论,核心是让 “例子为观点服务”—— 既不单纯罗列知识点,也不脱离...
2026年华东师范大学考博招生... 2026年华东师范大学考博招生简章 三、备考复习建议 1.一定要按照大学教授主编教材试卷复习。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