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夯实强国建设根基
开心田螺
2025-11-20 02:08:20
0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日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关小学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现场通过科普讲解、互动体验、科普展览等,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图为学生和人形机器人互动。新华社

本报记者 | 程晖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比2023年教育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时隔两年的一字之变,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教育新理念的关注。

“科技教育”是破解当前教育问题的关键方案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中,则锚定了“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围绕“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多次强调“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周期长、投入高、见效慢,具有特殊成长规律。一般来说,越早发现、越早培养,越能成大才、担大任。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仅按国际通行的1%的识别门槛,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潜在规模近300万。拔尖创新人才如何早发现、早培养?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去年先后赴有关地方和高校开展实地调研,还邀请了国内几所科技高中的负责人开展专题座谈,对中小学科技教育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时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指出,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强国建设根基的关键举措,也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

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学军表示,青少年科学素养、创新精神,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科技创新实力。《意见》首次提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概念,是破解当前教育“学段衔接不畅、资源分布不均、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的关键方案,也是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许学军分析,“科技教育”与传统意义的科学教育不同,其不仅仅是科学思维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资源上实现横向衔接,汇聚优质科技资源导入到中小学教育;在课程上实现学科交叉,将前沿科技分学段、分层次融入到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地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实现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目标。

据介绍,《意见》提出,到2030年,中小学科技教育体系基本建立,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评价和条件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到2035年,科技教育生态系统全面构建,社会资源支持机制不断健全,以实用场景为对象的项目式、探究式、跨学科教学方式普遍应用,学生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知识与技能,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愿望,更好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部署“六大重点任务”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实践,激发学生投身科技事业的远大志向与持久热情。”田祖荫介绍,《意见》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三统一出发,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

——构建协同贯通的育人体系。科技素养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纵向贯通的过程。《意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着力构建“阶梯式”育人体系。具体来看:小学低年级重在通过生活化、游戏化情境,点燃和呵护好奇心;小学中高年级引导学生通过“做中学”深化概念理解,建立跨学科联系;初中阶段聚焦真实问题解决,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推动学生从现象认知向规律探究与方法掌握过渡;高中阶段鼓励学生接触科技前沿,进行实验探究和工程实践,系统掌握科研方法。

——建设开放融合的课程生态和教学方式。课程教学是开展科技教育的主要途径。《意见》提出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以学科融合为基础、以实践探究为主要方式,重塑课程教学生态。在课程建设上,要求全面实施国家课程、有效应用地方课程、系统设计校本课程,推动前沿科技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在教学方式上,加强分科教学与跨学科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采用项目学习、问题探究、任务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我们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孩子们普遍最喜欢体育课。我们希望将来科技课能够成为他们最喜欢的课。”田祖荫说。

——加强素养导向的教研引领和综合评价。教研是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抓手。《意见》提出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推动教研与教学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学生、教师、学校及属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科技教育评价机制。

——注重形态多样的资源开发和环境建设。资源与环境是支撑科技教育深入开展的基础保障。《意见》提出,一方面加强“硬环境”打造,加大科技实验室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为学生提供一站式学习服务;统筹利用校外实验室、科技场馆等资源,为学生体验真实情境下的科技探究实验和工程技术实践提供平台。

另一方面提升“软空间”效能,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动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创新数字教学模式,探索人工智能支撑的教学新形态,提升科技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推进优质高效的师资建设和家校社协同。《意见》提出,将科技教育全面融入教师培养与培训体系,增强教师实施科技教育的能力素养;依托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共建区域科技教育中心。

——推动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见》提出,构建多边合作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与实践,分享中国经验,提升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知识的整合应用

有专家认为,《意见》的立足点从科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跃升至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其突破性在于,它不再将科技教育局限于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构建了一个纵横联动的生态系统。

田祖荫也总结了《意见》的“三新”。具体来看:首先是通过学科融通实现“结构”新,即重在融合。就是要打破科学、工程、技术、数学之间的学科壁垒,打牢学生深厚的学科基础,同时更重要的是建立跨学科的整体视野。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和融合,提升现有课程的育人效能,为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置换时间和空间。还要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统筹,推动学生在探究科学规律的过程中涵养人文情怀,在人文浸润中培育理性思维与创新精神,这二者缺一不可。

其次是通过工程实践实现“引擎”新,即重在实践,不搞纸上谈兵。就是要高度重视技术与工程的独特育人价值,把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注重面向真实世界的科技工程问题解决,引导学生随着学段的提升和能力的增长,逐步能够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小型工程实践项目,在亲自参加创意、设计、实践、迭代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动手能力,还有抗挫折的能力。“你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可能是多少次之后才能成功,这也是一种教育。”田祖荫说。

最后是通过协同开放实现“生态”新,即重在协同,不搞单兵作战。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不局限于学校、教室、实验室,或者开展一些兴趣活动、举办一些科技节等,而是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科技教育生态系统。田祖荫强调:“我们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推动科技馆、博物馆、重点实验室、高新企业等,都能逐步成为中小学校的拓展性课程基地和实践课堂,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研究场景、参与真实的创新过程。”

胡国柱,这位任职于湖南永州市东安县耀祥中学的科技教师,投身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已有20余年,一路走来颇为坎坷。他介绍说,近年来,东安县十分重视科技教育,积极开展“三进三提升”活动。耀祥中学作为“机器人进校园,提升科创意识”的试点学校,得到了一定的资源支持。“然而,更多的农村学校依旧面临着硬件资源匮乏的困境。”

他表示,此次《意见》的发布,让广大科技教师尤其是乡村科技教师倍感振奋。“《意见》精准切中了农村科技教育的痛点,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特别是《意见》强调的‘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原则,让我们意识到农村科技教育无需照搬城市模式,完全可以依托乡土资源,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胡国柱认为,科技教育不是一座孤岛,它天然就融合了科学、数学、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推动科技教育多学科融合的关键在于,以真实问题为驱动,通过项目式学习串通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知识的整合应用。“当学生为了做一个酷炫的作品,主动去翻阅物理书籍、绘制函数图像、查找历史资料、思考色彩搭配时,学习的真正意义也就实现了——他们不再仅仅为了考试而学,而是为了创造而学,为了理解这个世界而学。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会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高中生必看!9大新兴方向+5大... 从航天、量子、双碳等国家战略领域,到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赛道,再到医生、律师、警察等社会刚需职业...
事关淮阳所有中小学生!“二十条...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以强健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夯实强国建设...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日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关小学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现...
2026杭州留学机构哪个比较好... 一、杭州留学机构怎么选?这五个问题帮你理清思路 作为有八年经验的国际教育规划师,经常被杭州的家长和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教育七十周...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以璇)11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教育七十周年发展暨中外...
汉滨区建民初中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值此全国消防宣传月之际,为加强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打造“平安校园”,切实提高全体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消...
中国民航大学举办“奋斗者说”主... 近日,“奋斗者说——中航大人的新时代答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中国民航大学东丽校区举办。活动通过11个...
名单发布!南京上榜+18 昨天 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简称GRAS) 正式发布 2025“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南京共有...
权威发布:新加坡留学中介排名一... 一、新加坡留学中介怎么选?这些高频问题你遇到过吗? 在选择留学中介时,许多学生和家长常常感到迷茫。...
郑州高新区外国语小学教育集团开... 大象新闻记者 徐超 通讯员 唐慧君 仝蒙田/文图 近日,郑州高新区外国语小学教育集团三校区管理团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