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沈 洁
本报讯 近日,嘉兴市第九届义务教育精品课程评选揭晓。经专家评审,全市一共有41门精品课程脱颖而出,秀洲区各中小学参评的7门课程凭借扎实的功底和优秀的内容全部入选。
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的《AI创想家:校园智造营》课程以低代码工具与图形化编程为载体,带领学生沉浸式探索语音识别、图像识别、AIGC等技术,在跨学科项目实践中拆解任务、创新探索,系统学习计算思维,锻炼实践能力。
高照实验学校的《少年AI创想家》融合信息科技、科学、数学、艺术等多学科内容,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AI基础概念入手,逐步掌握机器学习、图像识别、语音合成等核心技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团队协作与科技伦理意识,激发创新潜能。
在新塍镇中学团队的精心设计下,一门《数智创变营》课程将数学和AI巧妙结合,构建“学用→会用→精用→奇用”的学习闭环,让学生在数智溯源、智匠实践、慧想探索、协创设计的过程中,寻AI之“源”、掌AI之“器”、驭AI之“智”、创AI之“美”。
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爱动手的特点,嘉兴秀湖学校的《海绵小菜园奇妙之旅》将科学、数学、劳动等学科融入日常实践,从小学生身边的阳台小菜园入手,引导他们在种菜的过程中关注自然科学现象。
同样可以激发小学生好奇心的还有闻川小学的《我的科学发现》课程。这是一门扎根生活的探究型校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五、六年级学生,以8个主题单元、40个趣味实验构建科学认知体系。课程围绕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进行展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解锁科学原理。
宇宙有多浩瀚?星空有多神秘?一系列问题的答案藏在磻溪教育集团的《星空·科探》课程里。围绕火箭制作这一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主题,课程精心设计了初识火箭、纸杯做火箭、DIY火箭设计等章节,让学生在做中学,近距离观察科学现象,感受科学魅力。
以八年级电学知识为基础,洪合镇中学的《制作趣味电子提醒器》课程通过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设计并制作多种功能的电子提醒器,包括压控式、温控式、磁控式等,将抽象的电路原理转化为趣味盎然的实践成果,让学生充分体验电学为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上一篇:从1270万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两院院士增选指向的潜力学科与高考志愿指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