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以“人工智能时代的能力重构与教学变革”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区(校)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深圳市南山区开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永智围绕“AI时代的能力重构与教学变革”主题作主旨报告。他指出,AI时代,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特别是要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育这种能力。他强调,AI应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脚手架”,而非教育的“替代品”,需警惕教育领域”泛AI化“认知偏差,坚守思维培育的核心地位。他强调,未来教育改革需

要聚焦学习者心智“世界模型”的迭代建构,课程改革要以大脑认知发展规律为导向,教学改革需实现范式、目标、方法、内容、环境与评价的全方位转型,真正走向“思维自主驱动”的育人模式,践行“为思维而教,为‘成人’而学”。

·
深圳市教育局二级巡视员赵立在致辞中强调,当前,人工智能正加速重塑教育生态。在中国教科院的长期悉心指导下,南山实验区系统推进智慧课堂、数字教育新生态等探索,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与学校治理的全面转型。本次展示交流活动,不仅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智慧分享,更体现了国家级教育智库在技术革新、治理创新和改革引领中的战略眼光与使命担当。

深圳市南山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珺在欢迎辞中介绍了南山区在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效。她表示,南山区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准确把握课改内在规律,让改革始终走在科学轨道上。面向“十五五”,南山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迈向全链条、全过程、全学科、深融合的新征程,积极探索数字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本次活动共设置两大核心板块:“第二届书记校长办学治校实践经验交流”环节,邀请35位全国中小学校书记、校长,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治理主题,分享办学治校中的创新探索和实践智慧;“第十届高质量课堂展示”精选59节智能课堂,覆盖小学语文、科学、美术、音乐,初中英语、体育与健康、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高中数学、历史、STEM/STEAM教育等学科,全面展现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整体性、多样性与时效性。

本次活动作为中国教育科学论坛(2025)重要呼应会场。中国教科院相关处所负责人、研究人员;来自高校和地方的活动点评专家;各实验区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部门负责同志、书记校长、教师、教研员代表;对口支援帮扶区县代表共400余人参与此次活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深圳市教育局及南山区教育局领导致辞。会议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贵华主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质量课堂展示活动”已成功举办九届,为实验区(校)搭建了分享交流、互学互鉴教学改革创新经验的生动平台,提供了共同探索深化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为不断提高实验区(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强保障。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动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在建设教育强国战略目标下,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后简称“AI”)赋能课堂教学创新的基本规律与实践之策,推动课堂教学整体性重塑,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推动AI科学、系统、有序赋能课堂教学,是落实以“新理念、新体系、新内容、新范式、新治理”为特征的智慧教育新形态的有效载体,也是以AI发展课堂教学新优势,开辟课堂教学新赛道的核心关切。
2024年,中国教科院举办首届实验区(校)书记校长办学实践经验交流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在教育强国战略目标下,创新智能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举措,完善科学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校家社协同、数字化转型,是高质量办学治校的题中之义,也是提升实验区(校)书记校长政治引领力、思想创新力和实践执行力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