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中国语言文学历年考研真题试卷与鸿知考研网参考答案*
1998-2025年南京大学615文学考研真题试卷
2008-2024年南京大学615文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2001-2025年南京大学935语言及论文写作考研真题试卷
2008-2023年南京大学935语言及论文写作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2020年南京大学615文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一、名词解释
1、竹林七贤
三国魏正始时期七位名士的合称,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常集于山阳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文学创作上。以阮籍、嵇康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
2、《金楼子》
梁元帝萧绎撰写的《金楼子》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子书,但却不载于《梁书*元帝本纪》.其原因恐有三:一是《金楼子》成书时正遇梁末战乱,姚察撰《梁史》时所据国史旧文本无记载;二是江陵亡陷,《金楼子》被西魏于谨大军掠至长安而入秘阁,姚察不得见;三是姚思廉续补时恐因唐太宗之故,而不得载《金楼子》于《梁书》。
3、《全唐诗》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等十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3卷。
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始编,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全书架构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代季振宜《唐诗》……
2011年南京大学615文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一、名词解释(50分,10题,每题5分,每题必做)
1.先秦时士的兴起
【鸿知考研网参考答案】
春秋战国之际,分封制度的解体,导致了上层贵族地位的下降和下层庶民地位的上升,于是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了一个士阶层,士的人数迅速增加,随着贵族阶层的衰落,官学或者私学传授出现了危机,于是民间聚众讲学之风应运而起,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里。士的地位空前提高,推动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当时诸子兴起,议论时政,阐述哲理,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2.西昆体
【鸿知考研网参考答案】
宋初馆阁文臣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奉命编纂《册府元龟》,他们和其他文人写诗唱和,编成《西昆酬唱集》,形成西昆体。西昆体主……
*鸿知考研网背诵笔记习题答案*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第三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修订版)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第五版)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第五版)
《古代汉语》(王力)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
十、席勒
1.评价
席勒是18世纪德国的杰出诗人和戏剧家。他与歌德一起把德国的古典文学推向高峰,为德国民族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生平与创作
(1)狂飙突进时期
席勒早期在“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下,其创作充满着反暴政、争自由的精神。如《强盗》、《阴谋与爱情》等。
① 《强盗》中用“药治不了的,要用铁;铁治不了的,要用火”作为题词,第二版的扉页上,又添上“打倒暴虐者”的铭语,更突出了剧本向专制统治展开暴力斗争的思想。所以,恩格斯称赞它是“歌颂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青年”。
② 《斐哀斯柯》是席勒的第一部历史剧,它标志着席勒从“狂飙突进”向“古典”主义的过渡。
(2)运动衰落期
80年代中期以后,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逐渐衰落,席勒的反叛精神也逐渐衰退,而且中断了文学创作活动,转为研究历史和哲学,创作了《尼德兰独立史》、《三十年战争史》等著作。
(3)与歌德订交时期
与歌德的亲密交往,使席勒摆脱了康德的唯心主义。在歌德的鼓励下,席勒又恢复了文学创作的激情,出现了他的创作的又一丰产时期。《潜水者》、《手套》、《波吕克拉特的指环》、《去铁匠铺的路上》、《伊比库斯的鹤》等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4)后期
① 席勒后期创作的主要成就是戏剧。他从德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转折关头选取题材,也翻译和改写了莎士比亚、拉辛、莱辛、歌德等人作品。
② 人民群众为争取独立、自由而进行的伟大斗争,成为这一时期席勒作品的中心主题。
③ 在创作方法上他更多地靠近歌德,倾向于现实主义。
④ 《华伦斯坦》、《奥尔良的姑娘》、《威廉·退尔》是这一时期作品,后者是席勒的最后一部剧作,也是他后期创作中最好的作品。
3.《阴谋与爱情》
(1)评价
《阴谋与爱情》发表于1782年,是席勒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它直接取材于德国现实,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因而也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最优秀作品之一。
(2)作品简介
构成剧中矛盾冲突的基础,是封建贵族与市民阶级之间的尖锐的阶级矛盾,人物也自然地分成两个集团:以宰相为代表的统治者和以斐迪南、露伊斯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全剧通过一个爱情悲剧把18世纪德国的社会矛盾搬上了舞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行,歌颂了市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同时,由于它把爱情悲剧与宫廷的政治阴谋联系在一起,大大加强了剧本对于封建统治的揭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