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备考群
01
某校杨老师对教学工作非常的热爱,他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结合课程教学要求,编写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并在自己班级实施,教研组长知道后,要求他必须用教研系统编写的教学方案,否则按教学事故论处。该教研组长的做法( )。
A.正确,老师必须严格按照固定要求进行教育教学
B.正确,没有提前跟教研组长报告的行为就是不被允许的
C.不正确,教学事故太重了,口头警告即可
D.不正确,侵犯了杨老师的教育教学权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权。教育教学权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教师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教师有权根据学生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为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题干中杨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法》赋予老师的权利,教研组长的做法侵犯了杨老师的教育教学权。故本题选择D选项。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02
国家教科书审查人员夏某参加了教科书的编写工作,编写后的教科书没有经过审定就给某学校作为必修教材使用,关于这种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教科书审查人员可以参与教科书编写工作,这样可以使教材编写更具专业性
B.编写后的教科书可直接给学校使用,所有教科书不必都要审定
C.教科书审查人员即教科书的编写人员
D.国家教科书审查人员不可参与编写工作,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可使用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科书的编写与审定问题。
选项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故A错误。
选项B,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故B错误。
选项C,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所以审查人员和教科书编写人员不是同一个人,故C错误。
选项D,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规定D说法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ABC均是错误的,故选择D。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03
小张是班上的后进生,但在一次考试中进步很大。得知成绩后,教师并没有鼓励小张,反而挖苦小张说:“你这次考这么好不会是因为抄袭吧?”小张听到后满脸通红,以致他彻底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该教师的做法( )。
A.正确,教师没有侵犯学生任何的权利
B.正确,后进生的学习成绩不会在短时间内提高
C.错误,教师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D.错误,教师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权利。人格尊严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题干中后进生小张在一次考试中进步很大,但是教师并没有鼓励、赞赏学生,而是讽刺、挖苦学生,怀疑其在考试中抄袭。教师的此种行为没有做到尊重学生,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故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教师做出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侵犯了的学生的人格尊严权,故排除。
B选项,作为教师应该看到学生的潜力,学生是有潜能的、可以进步的,应该看到学生的潜能去帮助学生,故排除。
D选项,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参加教育教学权和使用教育教学设施权,题干中教师的行为没有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故排除。
综上所述,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C选项。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04
在美国流行的“五三四”“四四四”“八四”“六六”分段学制属于( )。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多轨制
D.混合制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学制类型。单轨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五三四、四四四、八四、六六等多种分段。单轨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先后采纳。这种学制相对于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有利于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素质。
A选项,双轨制是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其典型代表国家是英国。
C、D两项属于本题干扰项。可知本题选B选项。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05
数学老师对学生说:“今天课堂上练习题都做对的同学,可以不做家庭作业了”。数学老师的做法属于( )。
A.连续强化
B.强化
C.惩罚
D.负强化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强化是采用适当的强化物而使机体反应频率、强度和速度增加的过程。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正强化也称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题干表述为负强化。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06
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的理论是( )。
A.人本主义理论
B.多元智能理论
C.建构主义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建构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客观的知识是不存在的,知识的学习是个体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情境等因素有关。因而,教学并不是将知识放入学习者的头脑,而是要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经验出发建构新的知识。因此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故答案选择C。
选项A,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自主性、整体性和独特性,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极为重要。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选项B,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①语言智力;②逻辑-数学智力;③视觉-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动觉智力;⑥人际智力;⑦自知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选项D,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A、B、D三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