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家长圈里流行这样一句话,说“海淀就是高配版的衡水”,不光要卷课内成绩,还要卷奥数、卷竞赛、甚至卷雅思7分……既费孩子又费家长。
果真如此吗?
在海淀上学的孩子,和他们背后的家长,想必最有发言权。
今天,就请来自海淀中关村三小的家长,给大家讲讲,真实的“海淀模式”到底是什么样子。
家长&学员档案
家长:就职于北京朝阳某大型跨国企业,女儿上小学前,在海淀购置房产,对口学区中关村三小;
学员:在中关村三小就读的6年期间,成绩一路飙升,由普娃升至全校排名前10%,目前已由中关村三小考入海淀某市重点中学,初中成绩排名全校前5%。
(以下内容整理自家长自述)
大家好,我算是一枚“中途入股”的海淀家长,考虑到我家并不是那种高知家庭,不具备“自鸡、家鸡”的能力,有娃之后,我就把朝阳的房,换成了海淀的三小学区房。
中关村三小开学典礼
我至今都认为,这是我前半辈子作出的最正确决定。因为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遇到新知识时的钻研劲头,都是海淀学习氛围给带起来的。
假设我让孩子留在朝阳上学,她绝对达不到今天的高度。
因此我首先想给海淀“正名”,破除几个网络上普遍流传的刻板成见。
很多家长会认为,海淀的学校就是鸡娃,鸡娃就是搞题海战术,让孩子从小学就开始996。
三小的作业其实并不多,但胜在含金量高,很有体系。
比如三小自己编写的数学教辅《数酷》,小红书上就能搜到,设计得非常科学,加深课内理解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做知识拓展。
《数酷》上的题,我女儿在学校就能做完,三小的老师负责任到什么地步?在放学前就能给孩子批改完,并且给孩子订正,讲错题,告诉孩子哪一块需要加练,安排得明明白白。
其他科目也大多都有类似的自编教辅和习题,题目非常经典,举一反三,让孩子通过少而精的练习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
抖音上一些自媒体会在海淀的学校门口街采,特意挑那种“我爸开电力公司,我妈北大教授的”非典型案例播出来,导致大家误以为海淀娃人均有个总裁爹,孩子要是没个背景,送进海淀读书会很难融入。
以我当海淀家长10多年的经验来看,这种情况是极少数,海淀娃大部分还是居住在海淀区的普通工薪家庭的孩子。
来自高知家庭的孩子确实是有,比如爸妈是清北毕业的,在一些研究所搞科研的。
但这类孩子通常都很谦虚、温良、真诚。他们不会,也不屑于搞小团体,而且很乐意给同学讲题,是非常值得深交的朋友。
所以孩子在海淀区上学,根本就不用担心融入度问题,反而会收获很多益友。
比如我女儿在小学读《哈利·波特》英文原著、主动要求“升级”奥数班,发自内心地get到奥数题的趣味,就是受高知家庭“小闺蜜”的影响。
很多家长会认为海淀的学校以成绩为唯一目标,只不过硬件条件比衡水好些,精神内核上还是个“高配版衡水模式”。
海淀的“牛小”升学成绩虽好,但他们还有比分数线含金量更高的东西——各种各样的社团。
比如合唱团、民乐团、交响乐团、舞蹈团,还有航模、编程、冰球、跆拳道、武术、篮球、艺术体操、空手道、足球……等各种类别可选。
奥运冠军孙颖莎来中关村三小参加活动
每一个社团都搞得非常专业,水平很高,常常有大型赛事和国际演出活动可以参加。
通过社团的方式,学校引入了很多成绩之外的评价标准,不会让孩子陷入单一维度的评价体系之中。
这意味着,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找到自信,拥有属于自己的强项,赢得同学和老师的佩服与尊重。
我女儿跟着三小交响乐团练了这些年,也拿下了属于自己的乐器十级,还参加了很多大型演出,反响很好,从此学啥都更有劲头了。
孩子与乐团同学参与演出
很多家长会误以为当海淀家长很累,要给孩子物色/筛选各种课外班,还要花时间/花精力说服孩子去上这些课外班。
首先,万柳一带本身就有很多环境替你筛选出的课外班,但凡它有一点不靠谱,也开不到海淀核心位置来,开了它也活不下去。
在海淀重点校周围开了比较长时间的课外班,都是品质很高的,有真本事的,可以盲选的。
其次是同学和同学家长之间会有很多口口相传的课外班(网课),你可以直接根据口碑来选,特别节省决策成本。
再谈孩子上课外班的主观意愿问题。
为啥?整体环境使然,我女儿和她的“小闺蜜”放学回家路上聊啥,聊的就是这些,还经常互相“串题”(分享好题),就跟分享零食一样,所以她觉得上课外班就是个常规操作,捡到好老师就是捡到宝。
孩子这6年也拿下了不少奖状
反观我那些孩子留在朝阳区上学的同事,光让孩子踏实写作业就要劝好一会儿,很多优质课外班的渠道也不了解,孩子去上课的意愿也并不高,反而比我们更焦虑。
亲身体会到让孩子在海淀上学的好处之后,我也常常思考另外一个命题——
就是假如我的孩子不在海淀上学,我又有哪些可以从海淀模式中借鉴,从而让孩子获益的方面呢?
首先可以借鉴的,我想就是中关村三小自己编写的教辅资料中所传达出的思路。
我在上文中也提到过中关村三小自己编写的练习册——《数酷》,每每开家长会,老师都会强调,把《数酷》吃透了,小学数学就没问题了。
可见《数酷》还是具备较高的借鉴价值。它的核心思路总结下来就是:
吃透课本,做到课本中所有例题在变形和增加难度后,仍能举一反三解出;
每单元都有实践总结和知识梳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每课都有数学故事的拓展阅读,重视大科学与大语文在数学中的渗透。
(4)鼓励他自己录视频,给别人“讲课”
英语这一点确实需要家长多发力,早在入读中关村三小之前,我们就给孩子安排了不少课外班和口语课。
但三小很好的一点是开设了很多英语话剧表演活动,让孩子们认领角色、自己背台词然后自己演绎,这个方式会让英语提升特别快,但这个是从中阶到高阶的那种快,初阶还是要靠自己。
一旦孩子水平足够到参演英语剧的门槛了,那跟着校方组织的活动去演,进步就飞速了,孩子们站在台上情绪饱满地大胆输出英文台词,比自己窝在家里闷声看分级读物要高效很多。
六年级毕业答辩现场
中关村三小每个年级,每个学期都会有推荐书单,大约十几本书,是必须要看的,因为老师会把书中内容融入课堂中,教学的时候会用。
这些书孩子肯定会看,但她实际上看的远远比这个要多,主要因为中关村三小有自己的图书馆,同学们借阅习惯都特别好,时常约着一起去借书,去图书馆的频率特别高。
再加上他们同学之间很喜欢聊自己喜欢的书,也喜欢互相推荐书,我女儿就这么被带动着,一直很喜欢看课外书,语文成绩自然不错。
这就跟三小语文老师说的一样:阅读量大了,很多事情一点就通。
总结一下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方法:
找一个相对优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