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孩子的路」的反向育儿理念越来越流行,它是一种好的方法吗?能解决当下的育儿问题吗?
跟孩子平等宽容地交流的思路是很好的,发现自己一直也是这样(虽然可能主要是因为自己太过幼稚),孩子会很喜欢跟自己交流,很多道理也能听进去(虽然很快就忘掉了)。
“走孩子路”的核心是跟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幼稚蠢笨没安全感,不要高高在上的站在“过来人”“成年人”的角度觉得“这么简单有什么难的”“这点小事有什么做不好的”“说过几次的话怎么记不住”“这么安全有什么好怕的”。绝大部分大人都是忘记了自己童年的幼稚无知无助的,自大的以为“1+1=2”是非常简单的题目,自大的以为一个人在家待着是非常爽的事情。如果忘记了自己孩子时的感受,就不要带入任何先入为主地倾听并接受孩子的倾诉,难就是难,忘了就是忘了,害怕就是怕了。
接受并不意味着就此不变,也要担负起大人的责任和能力陪伴鼓励孩子一起克服困难,学习知识,磨练品格。所谓“走孩子路”的核心是平等和自然,不是真的变得或者装得跟小孩一样蛮不讲理、好逸恶劳,该讲的道理还是要认真地跟孩子讲清楚,善良、努力、智慧、礼貌、讲理之类的引导不能荒废。
比如成年人大部分时候与其说“懒惰”,不如说是“劳累”,自己瘫着休息语气告诉孩子父母也是懒惰的 不如告诉他父母每天工作和做家务应付各种琐事非常劳累,所以需要休息。
比如家庭经济状况不能随心所欲的买这买那,就老老实实地告诉孩子挣钱的不容易和消费需要量入为出,适度地节制欲望,不被消费主义洗脑人云亦云失去自我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和玩耍中的很多自然规律、人际交往的社会规范等等都可以顺便解释解释,孩子能不能听懂是一方面,很多时候真的就只是“要个态度”,要个认真诚恳的解释,而不是草率敷衍或者高高在上的态度。很多话语可能当时没理解,但是未来很可能经历某件事时突然想起就想通了,如果从没听过这些道理是很难“无中生有”地想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