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兴市司法局始终坚持将分类教育作为社区矫正对象稳思想、领航向、促新生的重要抓手,精心打造教育资源库,形成以市矫正中心为主体、以“红领带”助矫团为支撑、以古溪为试点的教育联合体,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深入开展社区矫正对象“三期三项”分类教育工作。
1+3+N,组建助矫队伍。以“三期三项”分类教育内容为导向,围绕“红色底线牵引”“科学教育引领”“职业技能带动”三项目标,携手市级机关打造“生存支持系统”,组织动员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培训师、法治副校长、专职调解员、基层司法行政干警等专业人才,组建“红领带”助矫团。同时,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犯罪类型、年龄、现实表现以及相应矫正阶段,构建“菜单式+门诊式+联动式+孵育式”助矫模式,推动“三期三项”分类教育高质量开展。目前,该市“红领带”助矫团已达32人,涉及单位16家。
2+6+2,丰富教育内容。以三期教育实施为主线,融合三项教育施教要点,制定分类教育内容。入矫初期,古溪司法所受市矫正中心指派,以认罪悔罪和在矫意识为切入点,完善学习内容。矫中阶段,把握形势政策、法治、道德等6项教育,由“红领带”助矫团专项制定内容,专题辅导授课。针对不同类别矫正对象开展针对性教育,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围绕就业指导和推介服务,组织即将期满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回归社会适应性教育。发挥“红领带”助矫团社会引领作用,积极引导爱心企业开展社矫对象职业技能培训,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实现就业。2024年,已累计开展技能培训13场次。
2+3+7,拓展矫治形式。上好“入矫第一课”“解矫毕业课”2个阶段性课程,定期组织“解矫感悟”活动。采取集中+专题、分类+个别、线上+线下3项组合形式教育,针对现有重点社区矫正对象,采取助矫团成员+社区矫正对象“一对一”小班化形式,做好个别教育引导。根据司法所所在地地域特征与村社联动,构建公益基地“大网格”,签订社区矫正公益活动共建协议书,在市东南西北建立公益活动基地4个,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同时,围绕红色感悟、警示教育、法治融入、文化提升、心理咨询、政策引导、就业帮扶等7项主题提升教育,实行助矫团“专人专管”,举办“红领带”助矫兴趣班。目前,经过推广,全市共有245名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固定时段教育,组合形式教育中进行分类教育17场次,开展个别教育2436人次,“红领带”助矫兴趣班共开班11次,培训惠及770人次。刘淼 肖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