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觉得东城家长佛得气定神闲,特别得老北京?
也难怪,东城的普高率全市领先,近视率全市倒数,有优质均衡的硬核教育撑腰,整体成绩也排在前面。最新消息还说,东城今年会通过改扩建等方式,新增中学学位4700个。
作为北京的“教育高地”,东城的“好”,好得很全面,很扎实,也很低调——这种低调,甚至可能会让家长在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工具呼啸而来的时候,忽略了东城的动作。
当拥有“超能力”的AI可以敲代码、写文案、播新闻、开药方,甚至连公务员的饭碗都敢抢的时候,许多家长最担心的问题来了——
今天的孩子在学校究竟怎么学,才能在AI时代不被淘汰,找到“铁饭碗”似的好工作?
东城用行动回答,AI时代没有绝对的扛打职业,有的只是不容易被AI取代的能力。
其实,东城一直在闷头做大事。东城的AI底气,藏在两个“国家级”里。
据了解,东城既是首批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也是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在北京103所智慧校园示范校里,东城有10所中小学校上榜。
就在前几天,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带领人工智能教育与应用调研组直奔东城老牌重点校汇文中学,深入调研该校在人工智能教育与应用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成果。
当人机协作成为新常态,作为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汇文中学认为真正的“铁饭碗”,是让孩子成为AI的驾驭者,用AI加持自己的核心能力,成为一个AI之上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全北京还只有十所市重点学校的时候,汇文就是其中之一。现在,这所1871年建校的百年学府,把厚重的教育积淀延伸进了前沿的“AI+教育”领域,让孩子们在AI的巨浪里,扑腾出鲜活且雄浑的生命力。
当汇文中学提出“学校不唯分数论,专注于培养孩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这一刻,东城的“佛系”具象化了。
AI教育搭配什么才是“王炸”?
抓住AI的“脑洞”和“漏洞”!
看了汇文中学的跨学科实验课,才明白什么叫做降维打击。
物理老师丁新美、信息老师庄美琪将物理实验课与信息技术课巧妙融合,用可视化的形式帮助学生突破物理学科的重难点。
讲授平抛运动方程式时,老师不再一股脑地输出物理公式,而是分了四步走——
1
用传统方式抛小球,让学生观察运动轨迹。
2
使用传感器类实验仪器,借助AI算法完成实验。老师搬出了科技与狠活儿,用Python编了个程序,当小球被抛出的时候,摄像头会动态捕捉它的运动轨迹,并在电脑上生成完整的抛物线。
3
人机对比找差异,用AI大模型进行误差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推导出公式。
4
给AI挑错,让学生真实体验如何利用大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丁新美、庄美琪“AI对话物理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公开课
两位老师特别强调:
“
AI的漏洞,是培养批判思维的最佳教材。
”
“分析运动轨迹时,AI提出初末位置等高时,最高点前后水平位移一样大——这是一个明显错误!”庄美琪老师说道,“虽然我们一质疑,AI马上就认错了,但是这个问题细想起来非常可怕!”
所以,汇文课堂采用的是“找茬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给AI挑错,在纠错中锻炼思维。
这么做比讲题、做题更能激活脑细胞。一个学生开心地说:“揪出AI的逻辑漏洞,这种感觉比攻克一道难题还刺激!”
说白了,汇文课堂的教学重点,不是教公式,而是教方法。
一方面,AI懂得很多,脑洞也大。利用AI对一些问题的分析和推导,学生可以获得很好的启发。
另一方面,AI有可能犯错,最终的结论还需要学生用三重法进行验证——做对照实验、寻逻辑漏洞、查权威资料。
比如,学生可以用特定的指令让AI自我纠错:
给你提到的[XX概念],提供可验证的来源。
重新检查你的回答,是否存在错误或逻辑漏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果说传授知识是给学生“一条鱼”,那么汇文的教学方法就是教会学生“织一张网”,通过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实现深一层次的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观察、质疑、思考、印证,这也是培养科学精神的不二途径。”汇文的老师深信,“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可以带给学生深度的学习快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让一个孩子走得更远。”
“千人一面”变成“一生一案”
传统课堂最头疼的是啥?
不是不会教,而是老师把不准孩子的脉。
好在,AI可以告诉英语老师张紫曦优化哪里,再让学生把能力长到自己身上。
班上27人的作文用错介词,14人句子成分残缺。
学生的词汇量有限,遣词造句有点单调。
语句之间的连接词用得不错,文章内容连贯。
在“人机协同视域下AI助力作文讲评”的公开课上,学生是定下作文核心观点的主帅,AI是抛出多个论证角度的军师。
从信息整理到逻辑梳理,从观点提炼到语言表达,学生在张老师的指导下,与AI展开多轮对话,语言、审美、思维、文化等核心素养得到了全方位提升。
而且,AI不仅给英语写作装上了智能引擎,也全方位赋能汇文的英语教学——
据了解,AI系统的智能摄像头可以自动采集老师的教学行为、师生问答占比等情况,给出优化课堂教学的建议。
不仅如此,汇文初高中各年级引入智能诊断系统,利用生成式AI助力教学设计。
AI系统就像一台CT机,可以精确捕捉到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表现,根据诊断结果给出优化建议。
张紫曦老师坦言:
AI为学生的英语能力提供了精准画像,借助它强大的数据反馈能力,我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哪里较弱,进而“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教学重点。
怪不得学生觉得老师讲的戳中了自己的知识盲区,听课时感觉特别“解渴”。
当“千人一面”变成了“一生一案”,大数据驱动下的智慧课堂精准教学,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张紫曦老师“人机协同视域下AI助力作文讲评”公开课
用AI重新定义“健康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汇文中学用AI升级赋能课堂教学,也用AI重新定义“健康第一”。
学校的智慧操场,彻底打破了家长对于“监控”的想象:
😊
它很敬业,采集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数据;
😎
它是健康管家,实时监测学生心率,防范运动风险;
😉
它能开运动处方,通过违规率、异常率等各项指标数据,提高学生的体测表现……
2022年1月,东城的《体育教学智能指导系统构建与实践》项目获评教育部2021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汇文中学作为项目重点试点校,建设了智慧操场等体育教学智能指导系统。
据了解,汇文目前已实现智慧体育在课堂教学的常态化应用,累计授课193节,生成2534份个性化运动分析报告。
让AI计算卡路里,让学生享受运动的快乐。汇文的体育课,在中考体测与运动兴趣之间找到了平衡的支点——
既用智能化的体测设备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也用“运动风云榜”激励学生“动”起来,“闹”起来,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堂”。
在这里,AI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拥有了教育的温度。当学生在阳光下野蛮生长,这不正是全人教育最生动的注脚么。
要懂AI,还要比AI更懂学生
当AI悄然改变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汇文教育集团已然锚定了发展战略: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全力推动AI赋能教学、提高办学质量。
为了深化这一战略,汇文打出一套“组合拳”——
从上学期期末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论坛,到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对AI的勇敢尝试,再到本学期组织的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设计大赛,汇文的探索创新从未停歇。
就在最近,学校还紧跟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浪潮,邀请腾讯元宝算法专家团队进行了一场生成式AI教师培训活动。
专家老师从课前、课中、课后解读生成式 AI 赋能方向,指导老师——
编写详细指令,让AI提升效率;
给出反向提示词,让AI排除问题信息;
筛选和辨别信息,避免产生AI幻觉等。
生成式AI教师培训活动
在积极拥抱AI的同时,汇文也深刻地明白,总有一些人性的东西,是与AI无关的。
蹲下来倾听成长的声音,静下来感受青春的心跳,读懂学生眼里的星光,点燃探索和热爱的火种——这些永远是教师的专利,也是汇文推动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初心。
所以,我们在汇文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既懂AI,更懂学生的老师。她们一手拥抱AI,一手拥抱学生,努力做一个有温度、有技术、有方法、有思想的好老师。
汇文的AI教育充满了想象力和行动力,最近还推出了基于DeepSeek平台的智能助手“汇文小企鹅”。
近年来,学校建立了人工智能初高贯通课程体系,开展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系列培训,在多个教育教学场景中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实在在地跑出了“AI+教育”的北京速度,为北京乃至全国的中小学校提供了数字教育的应用样板。
接下来,汇文还将进一步发力,建设学生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教师教学支持系统、学生服务支持系统、学校管理支持系统这四大人工智能赋能系统。
汇文中学的数字化转型叫人眼前一亮,其打造的AI教育样板直指教育本质。学校将秉持“全人教育”办学宗旨,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培养会学习、善思辨、敢创新的孩子,在“健康第一”的前提下,为学生锻造出真正的“抗淘汰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