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父母的言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宛如深远的底色,涂抹着他们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未来走向。可有些父母,尤其是那些自身能力有限的,却在不经意间,用错误的方式,悄然改变着孩子的人生轨迹。
老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话虽有些绝对,但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行为,确实对孩子影响巨大。有些父母越没本事,越喜欢在家做这四件事,不知不觉中毁掉了子女的未来,自己却浑然不知。
一、孩子的事,他们啥都要管
“皇帝不急太监急”,用来形容这类父母再贴切不过。在他们眼中,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小孩,无论大事小事,都要插手管一管。孩子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交什么朋友,甚至上厕所时间长了,都要问个究竟。孩子想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他们怕耽误学习,坚决反对;孩子选择兴趣班,他们不考虑孩子的喜好,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
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一位网友无奈地分享自己的经历。从小到大,他的生活被父母安排得明明白白。上大学选专业,父母以“好就业”为由,强行替他做了决定。毕业后找工作,父母又托关系,让他进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单位。如今,他对工作提不起一点兴趣,每天过得浑浑噩噩。这种过度的管控,让孩子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无法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往往会变得迷茫和无助。
二、整天哭穷,把匮乏感刻进孩子骨子里
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可有些父母,不管家庭实际情况如何,整天把“穷”字挂在嘴边。孩子想要买一本课外书,他们说“家里没钱,别乱花钱”;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他们也是一句“买不起”就打发了。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孩子内心会充满匮乏感,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东西,做任何事情都畏畏缩缩。
知乎上另一个高赞回答的主人公,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但父母总是强调没钱,让他从小就特别自卑。长大后,哪怕自己有了足够的经济能力,在面对一些稍贵但有品质的东西时,还是会犹豫再三,不敢下手。在工作中,面对晋升机会,他也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不敢去争取。这种刻进骨子里的匮乏感,限制了孩子的发展,让他们错过很多改变命运的机会。
三、情绪像炸弹,一点就着
作家莫言说:“我负责把故事讲好,把人物写活,至于读者怎么理解,那是读者的事。”但在家庭中,父母的情绪表达,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理解和感受。有些父母,自身情绪管理能力差,在家里就像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孩子考试没考好,他们破口大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东西,他们大发雷霆。
微博上有个热门话题,很多人分享自己小时候被父母情绪伤害的经历。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的坏脾气,变得胆小怯懦,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则产生了逆反心理,和父母对着干,亲子关系变得紧张。长期处于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性格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未来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
四、把孩子当工具,实现自己的遗憾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很多父母的心愿。但有些父母,却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遗憾的工具。自己小时候没机会上大学,就拼命要求孩子考上名校;自己没实现的梦想,就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去完成。他们从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塑造孩子。
在微博上,也能看到不少孩子的心声。他们觉得自己就像父母的傀儡,没有自己的人生。这种做法,不仅让孩子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也剥夺了他们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利。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人生道路。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他们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把自己的遗憾强加给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行为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要让自己的错误,成为孩子未来的绊脚石。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尊重和自由,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