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轮又一轮考试的“捶打”,大学生们也学聪明了。张雪峰曾经说过一句话,特别值得琢磨,他说有些岗位只录取一个人这样的名额设置,那么大家不妨想想自己到底得有多优秀、多幸运,才能恰好成为那一个人呢?
这种岗位极有可能就是所谓的萝卜岗了,所以很多同学现在都会特意避开一些表面上看似特别吃香,但仔细一想总觉得其中有门道的岗位。当突然开始大力招收公务员,比如一下子招收上万名公务员的时候,大学生们反倒慌了,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特意去考一下试试。
这天底下当然没有掉馅饼的好事。据说去年国考时,公务员报考人数众多,最有意思的是其中有很多是应届毕业生,他们本应参加考研的,结果导致去年考研人数下降,而公务员报考人数持续稳步上升。
这就说明找到一份好工作确实比先读一个研更具吸引力。但问题是,我们常听说现在各处都在精简编制,也就是所谓的缩编,似乎留给我们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而最近有一位33岁的大龄考公人员,他的年纪基本上已经触及考公的年龄红线了,所以他也在密切关注各地的考试招考详情。可是他突然发现了一个比馅饼还要丰厚的机会。
原来是广东省事业单位2025年要集中开展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的活动,在这次招聘公告里,招聘的大学生人数竟然高达10098人,总共有7458个职位可供选择。本来应该高兴的大学生们却犹豫了,大家首先就有一个想法。
招这么多人,站在当地的角度来讲,他们如何去消化和使用呢?会不会造成人才冗余的现象?不过再想一想,好像也无妨,广东省毕竟是经济大省,人家要是真的缺人才,消化完这些人才也就不在话下,总能有安置他们的岗位。
我们会发现,虽然在缩编,但考编也存在一个结构性的调整,一些冗余部分自然是那些没什么技术含金量、没什么用处的小岗位,早晚要被合并。但毕竟接下来招聘的是紧缺人才以及高层次人才。
硕士以上学历的占比就能高达37%以上,而且主要涉及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领域,甚至还要求有三年以上的行业经历,这些人才的稀缺程度可能远远超乎大众的想象,所以一下子放出7000多个岗位,大家一下子懵了。
再过几年,在考编的过程当中会存在一个明显的人才梯队的建设情况。像打字员这类编制将会被逐渐清退,而数据分析师以及各种比较复杂的研究员,将会逐渐被增添到新的编制岗位当中。
其实一下子招聘这么多大学生也有建立缓冲带的作用,比如有一些被招聘上来的学生,他们在医院和科研所工作,并不占用事业编的总数。大家要明白有一个编制池的概念,可以一次性招来200名大学生。
但可以只把60位同学纳入这个编制池,其他人可以通过绩效薪资体系去安排,也就是作为合同工,但也会保障大家的权益。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给一部分学生编制,给另一部分学生就业机会,缓解当下的就业压力。
并且如果未来有机会的话,这些高级的合同制同学也会被慢慢纳入到编制体系当中,从而满足大家考编和端上铁饭碗的梦想。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