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考书与核心资料
官方指定教材
初试参考书(以 2025 年招生目录为准):
《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第三版)》(Brown, H. D.):核心教材,重点梳理 “语言教学原则”“课堂互动策略” 等模块,新增 “AI 赋能教学” 章节需重点关注。
《第二语言习得(第四版)》(苏珊・盖):学术性较强,需掌握 “输入假说”“中介语理论” 等核心概念,结合实证研究案例加深理解。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版,2020 修订)》:重点学习 “核心素养”“课程内容六要素”,关注新课标对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
《语言学教程(第五版,英文版)》(胡壮麟):理解 “语音学”“句法学”“语用学” 等基础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分析语言现象。
《英语教学与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文秋芳、韩少杰):通过案例学习 “行动研究”“课堂观察” 等方法,提升教学分析能力。
复试参考书:
《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王蔷):补充学习 “交际法”“任务型教学” 等教学法理论,结合教案设计实例强化应用。
辅助资料
近 10 年真题及解析:鸿知考研网整理的 2013-2024 年真题(含回忆版),标注重复考点(如 “二语习得理论”“教学设计流程”),真题重复率高,部分题目直接来源于教材例题或课后题。
核心题库:包含名词解释、简答题、教学设计题,如 Brown 教材配套习题集、内部导师题库(涵盖真题原型及变形题),重点练习 “教学原则应用”“课程标准解读” 等高频题型。
二、分阶段复习策略
1. 基础阶段(3-6 月)
教材精读与框架梳理:
模块划分:按 “语言学基础→二语习得→教学法→课程标准” 顺序精读教材,重点理解 “语言能力构成”“教学目标设定” 等核心概念。
框架整理:制作 “学科知识框架图”,例如将 “教学法” 模块划分为 “传统教学法”“现代教学法”“新兴教学法”,标注各方法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案例积累:阅读《英语教学与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总结 “课堂互动案例”“评价设计案例”,分析案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工具学习:
学习 MindManager 绘制知识框架,例如将 “核心素养” 分解为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并关联教学策略。
熟悉 Aspen English 教学平台,模拟 “在线课堂互动设计”,验证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2. 强化阶段(7-9 月)
真题分析与高频考点突破:
高频考点:
语言学:语音学(如 “音位对立”)、语用学(如 “合作原则”)。
教学法:交际法(如 “角色扮演活动设计”)、任务型教学(如 “项目式学习流程”)。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如 “思维品质培养策略”)、学业质量(如 “分级评价标准”)。
真题分类:
按题型(名词解释、简答、教学设计)整理,总结答题模板(如 “名词解释四步法”“教学设计五要素”)。
分析苏大出题偏好,例如近年侧重 “跨模块综合题”(如 “用二语习得理论分析新课标教学案例”)。
综合应用题训练:
多理论融合:用 “输入假说”“最近发展区理论”“形成性评价” 设计一节完整的英语阅读课,联立理论与实践步骤。
热点结合:结合 “AI 辅助语言教学”(如 ChatGPT 在写作批改中的应用),分析其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3. 冲刺阶段(10-12 月)
全真模拟与答题技巧:
限时训练:严格按考试时间(3 小时)完成真题,练习快速组织答案的能力。例如,教学设计题需写出完整的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评价设计” 流程。
答案优化:
步骤规范:名词解释需引用教材原文(如 “交际法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和互动性”)。
结果验证:通过教材例题或教学案例对比,检查分析逻辑(如 “任务型教学是否符合新课标要求”)。
查漏补缺与热点结合:
针对薄弱环节(如 “语言测试理论”“教师发展”)进行专项突破,可通过制作对比表格、时间轴强化记忆。
结合行业热点(如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思辨英语教学”),用 “LaCTITI 理论” 进行跨学科解读,例如分析 “如何在阅读课中融入批判性思维训练”。
三、关键复习技巧
理论与案例结合:
教学法:总结 “教学法对比表”,对比 “语法翻译法”“直接法”“交际法” 的 “理论基础”“教学步骤”“优缺点”。
课程标准:制作 “核心素养与教学策略对应表”,例如 “文化意识” 对应 “中外文化对比活动设计”。
真题与教材结合:
真题答案需回归教材原文,例如 “形成性评价定义” 可引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 “通过过程性反馈调整教学”。
分析真题重复考点(如 “二语习得理论”“教学设计”),重点强化相关章节的例题与课后题。
实验与理论结合:
案例分析:掌握 “课堂观察案例”“行动研究案例” 的分析步骤,例如通过 “课堂互动记录表” 评估教学效果。
实践应用:结合《英语教学与研究方法案例分析》,设计 “基于 CLIL 教学法的科学英语课程”,需联系 “内容与语言整合” 理论。
跨学科视角:
结合教育学(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心理学(如 “动机理论”)辅助理解,例如用 “自我效能感理论” 分析学生学习动力。
关注交叉领域(如 “教育技术”“认知语言学”),补充《现代外语教学技术》等拓展书目,了解前沿技术(如 “VR 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四、注意事项
版本更新:
苏大参考书可能每年调整,例如 2025 年复试新增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需及时查看官网更新。
对比新旧版差异,例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 修订)》对 “学业质量” 的细化要求。
复试衔接:
初试复习时同步积累专业术语(如 “交际语言测试”“形成性评价”),关注苏州本地教育实践(如苏州工业园区的国际学校课程设计),为复试笔试 “英语教学法基础” 及面试奠定基础。
复试包括笔试(如教学设计)和综合面试,需提前学习 “教案撰写规范”“教学反思方法”,熟悉 “课堂管理技巧”“教学评价工具” 等流程。
心态调整:
英语教学论概念抽象,需合理分配时间,避免焦虑。例如,每天安排 2 小时理论梳理,1 小时真题分析,0.5 小时案例设计。
五、真题与热点分析示例
真题示例:
名词解释:
交际法:引用 Brown 教材中 “以交际为核心,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和互动性”。
最近发展区:结合维果茨基理论,解释 “学生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设计题:
题目:设计一节基于任务型教学的高中英语阅读课。
答题要点:需包含 “任务目标设定”“任务链设计”“形成性评价”,引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 “学习活动观”。
热点示例:
结合 “AI 辅助语言教学” 分析 ChatGPT 在写作批改中的应用:需用 “二语习得理论”(如 “输入假说”)解析其对学生语言输出的促进作用,引用 “自动化反馈” 参数。
分析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需用 “文化意识” 理论设计 “中外节日对比活动”,结合 “批判性思维训练” 提升学生文化理解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