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的母亲南希,很懂得儿童心理,知道孩子好问是求知欲强的表现,对小爱迪生提的各种问题,她总是耐心地回答,根据他的兴趣爱好和特点进行教育。
爱迪生5岁时,看见母鸡孵蛋,觉得很新鲜,睁大好奇的眼睛问妈妈:“鸡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
母亲告诉他说:“鸡妈妈怕蛋着凉,给它们暖和暖和。”
“蛋为什么要暖和呢?”爱迪生进一步追问说。母亲告诉他说,这是为了孵小鸡,鸡蛋够一定温度和时间就会出小鸡的。
当天下午,爱迪生不见了,一连几个钟头没露面,家人四处寻找就是不见他的影子,直到傍晚才发现他。
原来,爱迪生在邻家的仓库里做了个窝,放了一些鸡蛋,自己学着母鸡的样子,蹲在上面孵小鸡呢!屁股上沾满了蛋清和蛋黄。父亲气坏了,骂他是个呆子。母亲从心里却笑了,她看到了儿子一种可贵的精神。
爱迪生对什么都感到好奇,不停地问这问那,别人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他看到小鸟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认为人要是轻一点也会飞起来。
他听说发酵粉放在面粉里会产生气体,就让小伙伴露嘉吃发酵粉,想着看产生的气体能否把露嘉升到天上去。露嘉吃后肚子疼,在地上打滚儿。
父母问明情况后,急忙把露嘉送往医院。爱迪生很惋惜,实验刚进行了一半,再坚持一会儿就好了。
7岁时,爱迪生上学了,不到3个月就被迫离开了学校,他总是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老师认为他是个低能儿。
老师对爱迪生的母亲说:爱迪生学习一点也不用功,还爱提一些十分可笑的问题,他不会有什么希望的,留在学校只能妨碍其他学生。这样,爱迪生便被学校开除了。
爱迪生从此再没有进过学校,母亲重视对他的早期教育,在与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引导教育。她给孩子讲罗马帝国和英国的历史,给孩子读《鲁滨逊漂流记》《悲惨世界》等名著。
南希发现孩子对物理、化学感兴趣,就买来《派克科学读本》,给孩子讲物理、化学知识,按照书中的物理、化学实验的说明和插图,想法和孩子做实验,激发孩子的实验兴趣。
母亲她从不扼杀孩子异想天开的想法,总是设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丈夫反对孩子在家做实验,她就说服丈夫把小阁楼改成实验室。
南希的家庭教育取得了成功,以致后来世界上多了一个著名发明家。 家长要指导孩子读书,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家长不读书,孩子就有不读书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