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全心全意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更好地走近学生,帮助学生。每学期,合肥市伦先小学举行优秀教育叙事评选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分享与交流的平台。在这里,教师们将用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讲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这些故事,或是课堂上的一次精彩互动,或是课后与学生的一次倾心交谈;或是面对困难时的坚守与突破,或是见证学生成长时的欣慰与感动。每一个故事都生动展现了伦先小学教师们的教育初心与使命担当,彰显着他们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和不懈探索。在教育长河中,他们有热爱,有温度,有苦乐,有智慧,有反思,有进步,他们用具体行动,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让我们共同聆听那些最真实的声音,那些生命拔节的声音......
我就是最好的自己
张旭阳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你不需要仰望他人的星光,也可以成为自己的太阳。——题记
“老师,我想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爸爸妈妈就会不停地夸我,还会给我买更好的玩具、文具和衣服了。”每天晚上是我批阅孩子们日记的时间,看着成绩优异的冉冉写下的话,我感到十分困惑。冉冉的家长总是拿他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吗?冉冉的玩具、文具和衣服不够吗?为什么一个优等生竟会写下这样的愿望?其他孩子也有这样的愿望吗?一连串的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回到班级,我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想成为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并且都在互相攀比,看谁拥有的玩具、文具、衣物更昂贵、更时尚或更特别。孩子们在父母高标准的对比下,陷入了盲目攀比、迷失自己的怪圈。孩子们自我价值认同的需求被忽略,行为便开始异化变形。如何帮助孩子们避免过度攀比,专注自我提升,成为最好的自己呢?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里悄然而生。
不必仰望,我们都很闪亮
周五班会课,一场题为“我VS别人家的孩子”的班会盛大开幕。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父母口中和自己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的故事。我特别关注到了在一边细细聆听、频频点头的冉冉。“冉冉,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冉冉迟疑地站起来说道:“我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就是一个学神,我好想比他厉害,但总是差一点。我特别羡慕他不仅能得到自己爸爸妈妈奖励的很多宝贝,还能得到我爸爸妈妈的表扬!”在座的很多同学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们没有想到成绩已经名列前茅的冉冉竟然还会有这样的苦恼。
借着冉冉的话题,我提出了一个建议:“既然要比,同学们敢不敢和‘别人家的孩子’彻底比一比?”孩子们跃跃欲试,我提醒道:“我们既要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也要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不要只比成绩和拥有的宝贝哦,要多方面地比一比,用思维导图或表格记录下来。”听到这儿,孩子们立刻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没过多久,一张张精美的思维导图呈现在了我的面前,里面理性地分析了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以及自己和别人拥有的宝贝。我特意邀请冉冉作为代表向全班展示她的成果。“冉冉加油!”身边的孩子鼓励道。冉冉略显害羞地站起来,手里的纸攥得更紧了些,“原来我羡慕的人也有羡慕我的地方,我们总是盯着别人拥有的,但却忘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用一直羡慕别人,我们都很闪亮。”冉冉掷地有声的结束语引发了孩子们的共鸣,获得了孩子们热烈的掌声。
无需比较,我们各有荣光
班会结束后不久,我又组织了一次“分享日”活动,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或交换。孩子们纷纷响应,他们带来了书籍、文具、玩具等物品,互相交流、分享,甚至有孩子主动将自己的心爱之物赠送给需要的同学。孩子们纷纷说:“比起自己一个人拥有更好的,分享给好朋友更让我们开心。”孩子们从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快乐中获得了自我价值认同,逐渐摒弃了攀比的心态,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他们变得更加团结友爱,班级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融洽。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满天的星光汇聚成了一团火焰......
要想真正满足孩子们对自我价值认同的需求,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我组织开展了“少比较,多欣赏”的家长沙龙活动。在群里,我向家长们反映了孩子们之前盛行的攀比之风。家长们纷纷焦急地询问我该怎么办。于是我将班会录制的视频和拍摄的作品照片发送到群里,并向家长们反映了孩子们的情况有所好转,但仍需家长配合学校携手共育。我呼吁各位家长以后能够客观全面地看待孩子、积极地肯定孩子,尽量减少踩一捧一的比较。家长们纷纷表示惊讶和支持,他们说没想到自己下意识的比较行为导致了孩子们的攀比行为,以后会注意少比较、多欣赏。就这样,我和家长们结成了理解和关爱孩子的同盟,顺利疏通了孩子们从爸爸妈妈这里获取自我价值认同感的源泉。
自信向前,我们共同成长
有了家长的理解和肯定,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孩子们的世界不再只有无穷无尽的比较,孩子们不再疲于奔命地盲目攀比,破除了重重迷雾,在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成长路上自信向前。阳光在孩子们稚嫩的脸上闪耀,他们并肩作战,带着学习的自信和兴趣如英勇的将军般勇往直前。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个褪去迷茫,闪着光芒,坚定做自己的孩子。
诚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真正的教育不是给予,而是点亮和唤醒。曾经盲目攀比、迷失方向的孩子在润物无声的教育指引下拨开了层层迷雾,看到了成长的微光。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是合作共赢的成长。黑暗不能驱逐黑暗,只有光能做到。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同行者,我们应当运用好关爱之光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巧借同伴力量唤醒孩子的自我认同,指导家庭教育汇聚家校教育合力,搭建展示平台点燃孩子的内驱动力。让一道道微光指引孩子们冉冉升起,让每个孩子都不必仰望他人的星光,而是坚定地活成自己的太阳。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你不需要仰望他人的星光,也可以成为自己的太阳。(张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