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省份第一年填报志愿,凸显“扎堆报考”与“志愿雷同”现象,高考生及家长对热门专业的集中追逐,对“干净”专业组的“认同”,以及在焦虑、求稳定的心态下,带编带岗、容易进入体制内的高校、专业竞争更为激烈,带来了录取风险的进一步加剧。

在陕西本科提前批次普通类,分为军队院校、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特殊要求院校及专业、其他院校及专业4个类型,只能选择1个类型填报,即“四选一”。平行志愿模式,公安院校可以填报6个院校专业组。今年在陕西招生的院校仅有6所,5所部属院校和本省的陕西警察学院,凡是报考公安院校的高考生,几乎都把这6所院校填完了,进一步拉动了录取分数的上涨。

在普通本科批次, 一个专业组只有1个专业,或者是这个专业组内都是较为热门的专业,高考生哪怕有1%的录取概率,也会大胆的去“冲”,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多个分数段的高考生集中报考,可能导致该专业组的分数线异常上浮。例如某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位次较往年提升20%,部分院校出现“600分考生滑档二本”的极端案例。

扎堆报考的原因主要有,就业焦虑驱动,家长与高考生过度追求“稳定高薪”,如电气工程进入国资委、电网系统的“铁饭碗”属性;信息渠道单一化,网络消息、机构营销加剧从众心理,而考生缺乏对冷门潜力专业的了解;政策与产业导向强化,人工智能、新能源列为“战略性新兴专业”,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等,形成“行业红利”预期。

志愿雷同的潜在风险,录取竞争白热化,热门专业录取位次波动增大,相对较为冷门的专业无人问津,会造成人才结构的失衡。社会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人才,另外,专业的热与冷是相对的,现在的冷门专业,并不代表以后依然是冷门,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扎堆报考本质上是考生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寻求“安全选择”的理性行为,却因过度集中引发新的风险。真正“赢在起跑线”的选择,不是追逐热点,而是将个人特质与国家需求、产业变革深度耦合,对高分段同学:建议在热门领域中聚焦细分方向(如AI医疗算法、芯片材料研发),以技术壁垒建立长期优势;对中低分段考生,可关注区域产业配套专业,利用地域红利锁定就业。

志愿填报的本质是“概率管理”,而非“孤注一掷”。当45个志愿成为45种人生可能性的注脚,唯一不会过时的策略是:用动态的眼光选专业,用扎实的能力应万变。专科批次志愿填报在即,希望准备填报志愿的高考生,用冷静的头脑对待专业的热与冷,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出适合个人的专业或方向。赢在未来的不一定是专业,但一定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