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成都家长聊起教育强区,锦江、青羊是老牌选手,高新区这几年势头很猛,也成了大家心里的“优等生”。
最近几年,高新区的学区划片较为稳定,最大的动作是教育集团的优化调整。家长们应该也注意到了,去年和今年许多学校改名并加入教育集团。
各大学校疯狂改名是为啥?加入教育集团之后有哪些改变?未来还有啥新动静值得期待?团长这就跟大家好好聊聊。
虽然高新区现在也被划入“学区优等生”序列,但也有需要提升的地方,主要就是5所九义校 (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的简称):和平学校、新源学校、大源学校、新城学校和新华学校。
这5所学校家长们一直不太看好。
不过,高新区在“补短板”上的主要解法,就是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
去年以来,动作非常大:
先是组建了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教育集团、成都教科院附中教育集团、成都教科院附校教育集团、中和中学教育集团、银都紫藤初中教育集团这5个教育集团。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
紧接着,上面提到的5所薄弱学校,都纷纷加入了这些教育集团。
○高新和平学校 → 七初天和学校(加入七中初中教育集团)
○高新大源学校 → 教科院附中天府一街分校(加入教科院附中教育集团)
○高新新源学校 → 天府实验学校北区分校(加入教科院附校教育集团)
○高新新城学校 → 中和中学润和分校(加入中和中学教育集团)
○高新新华学校 → 银都紫藤初中东区学校(加入银都紫藤初中教育集团)
今年,教育集团还在“扩编”和优化。
先是银都紫藤初中教育集团加入一个新成员:高新区银都紫藤初中附属小学(暂名),这是一所新学校,9月份开校。同时,集团内银都紫藤初中东区学校今年停招小一新生,据说准备开高中,升级为高完中。
此外,还新增了成都高新区锦晖小学教育集团和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教育集团。
锦晖小学教育集团:把教科院附属学校西区(临江小学)和天府四街南侧新学校合并成锦晖天府小学,纳入集团。
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教育集团:新增高新区行知小学(暂更名银都紫菀小学)和新建的银都紫竹小学。
算下来,高新区目前一共有了7个教育集团。
集团化办学有啥好处?
官方说得很明白,高新区搞“老校+新校”、“强校+普校”这种模式,就是为了让教育资源更均衡、更优质。
成都高新区教育体育局
集团化办学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师资、课程、管理经验能共享。拿七初天和学校来说,去年加入七中初中教育集团后,生源有所改善,去年入读的家长应该能感觉到变化。师资上也引进了不少七中初中的老师。相比以前,七初天和是有进步的。
当然,学校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加入教育集团只是第一步,要实现整体质量的提升,还需要一定时间。
说到高新区学区,肯定绕不开站南和大源。它们不光教育资源好,关键学区还特别稳,最近几年的小升初划片几乎没动过。
先看站南片区。
锦晖小学、泡小天府、七中初中附小、芳草南区小学、石室天府中学附小,都是口碑好、人气旺的小学。
站南有3所参与多校划片的初中:七中初中天环校区、七中初中锦城校区、石室天府交子校区。
这3所初中里,七初天环热度最高,别说在高新,放整个大成都都是排得上号的。
石室天府交子校区也很不错,是高新区与石室中学联合打造的公办高完中,有自己的高中部,高中实力没得说。
七初锦城是2019年由玉林中学石羊校区改过来的。虽然家长们对它看法不一,但它的生源确实在持续更新,每年都有进步。
所以站南片区整体来说,对口的初中都是不错的。
再看大源片区。
大源的特点是小学初中很均衡,下限高。片区内有7所小学,包括教科院附属学校、益州小学、墨池书院小学,还有国际特色的蒙彼利埃小学和霍森斯小学,公园小学因为还没毕业生,暂时没进划片。
对口四所初中里,除了教科院系就是石室天府系,比较均衡。尤其是高中这块,最近几年中考录取线都是紧追四七九“三校七区”。
石室天府锦城湖是石室天府中学的直属校区,和本部统一管理、共享师资,是正宗的“石室血脉”。
教科院附属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小学+初中)。它还有个亮点是指标到校名额多,最近几年数量都挺高。今年拿了17个市指标,是高新区拿到市指标最多的学校,在全成都来看,也只比青羊实验中学少2个名额。区指标也很给力,据家长给团长反馈,去年教科院附属学校拿了210个区指标,今年是195个,确实让人羡慕。
教科院附属学校
教科院附属中学是高完中,家长认可度很高,尤其在竞赛和强基方面挺突出。今年初中部全搬到天府五街了,所以天府三街校区就从划片里拿掉了。
当然,这两个片区也有短板,就是前文提到的几所的九义校:站南的和平学校、新源学校,大源的大源学校。
因为站南和大源热度一直很高,很多家长担心这些九义校会不会划进初中摇号。特别是去年,这三所学校分别加入各大教育集团后,更让人担心划片会变。
不过从今年小升初划片看,这些九义校仍然是单校划片,没参与多校摇号,整个学区还是相当稳的。
平时咱们聊学区,主要看小学+初中的配置,初升高因为整个“5+2”区域为同一考区,所以高中一般不是学区的重点。
但这些年指标到校政策持续推进,尤其是指标名额多了,大家也开始意识到,一个区优质高中的数量也成了衡量学区品质的关键。
毕竟,区内就有好高中,谁又愿意舍近求远呢?
说到高新区的高中,那就太突出了。石室天府中学和市教科院附中被家长们称为“高新双雄”。这两所高中实力有多硬?看中考统招录取线就知道了。
录取线排名前十的学校,前七名基本年年被四七九“三校七区”包揽,剩下的三个位置就是川师大附中、石室天府中学和市教科院附中的了。
今年,石室天府中学统招录取线632分,市教科院附中统招录取线630分,分别排在第8名和第9名,都超过了川师大附中。
2025年成都“5+2”区域普高录取线前十
石室天府2011年开校,市教科院附中2019年才开,跟老牌名校川师附中比算是比较“年轻”的。但起点高、生源好,很快就冲进了头部高中队伍。
一个区坐拥两所“TOP10高中”,高新区是独一份。关键是它们都是区属公办高中。
四七九“三校七区”是市直属,面向全市发指标,分到每个学校就很少。区属高中不一样,会把统招计划的一半拿出来分给区内初中,实实在在惠及本区考生。
这两所都是高完中(初中+高中),还有个优势是区指标的定向分配。
根据家长分享的消息,今年石室天府给交子校区和锦城湖校区分别分了45个和43个区指标,市教科院附中给自己初中部也分了45个。相比区内其它学校,是比较多的。
高新区的学区并非完美。
中和AB片区的多校划片争议、区内优质高中数量还不够多等问题依然存在,不过都在慢慢解决。
多校划片预计到2028年会平稳过渡完。
中和片区几所新高中值得期待:四川省教科院附中和银都紫藤东区都明确要开高中部;今年新开的高新区和上海师范大学合办的“上海师范大学成都海川中学校”(名字暂定)也官宣时机成熟会开高中;还有规划中的新川二中……
——— 往期内容
文丨莹莹 排版丨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