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中学拿高考“对赌”,承诺不过本科线退2万,家长讨钱被拒,更多内情曝光!
当白纸黑字的承诺,变成学校嘴里的“临时工干的”,你是什么感觉?
这魔幻的一幕,就发生在河南省信阳市。
平桥区衡水高级中学,这个名字里带着“衡水”二字,足以让无数家长心生向往的学校,最近干了一件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事。
三年前,他们对家长许下诺言:孩子交给我,高考上不了本科,我退你两万块!
三年后,孩子高考失利,家长拿着成绩单上门,得到的却是一张冷漠的脸和一句轻飘飘的道歉。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教育纠纷。
而是一场持续了三年的“教育投资”骗局,押上的是家长沉甸甸的血汗钱,和一个孩子不可重来的青春。
2022年,信阳市的牛先生正为孩子的中考成绩发愁。
420多分,一个不上不下的分数,在优质高中林立的信阳,显得有些尴尬。
就在这时,信阳市平桥区衡水高级中学的一纸公告,像一道光,照进了牛先生的心里。
公告写得清清楚楚,视频拍得明明白白:
“2022年中考分数360分至460分的学生,只要被我校录取,在校三年,高考保证能上本科线。”
“如果达不到,学校补偿该学生2万元费用。”
这是何等的魄力和自信!
对于像牛先生这样焦虑的家长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份“升学保险”。
学校不仅给了目标,还给了兜底。
虽然每年2.5万元的学费不算便宜,但比起孩子的前途和这份“保障”,牛先生觉得值了。
他和其他许多家长一样,满怀希望地把孩子送进了这所学校。
整整三年。
三年里,家长在外奔波,凑齐一年又一年的学费。
孩子在校苦读,熬过一个又一个挑灯夜战的夜晚。
所有人都为了那个共同的目标——本科线,在奋力奔跑。
终于,2025年的高考结束了。
牛先生的孩子,考了433分。
一个让人心碎的分数,距离当年的本科线,就差那么一点点。
悲伤之余,牛先生想起了三年前学校的那份承诺。
虽然孩子没考好,但能拿回两万元的补偿,也算是一种安慰。
他拿着当年的视频公告,找到了学校。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彻底傻眼了。
学校不认账了。
他们的理由,简直刷新了人们对“无赖”二字的认知。
学校一位张老师解释说,哦,当时我们说的那个360分,是不包含体育和实验分数的。
牛先生的孩子要是扣除这两项,就不满360分了,所以不符合条件。
牛先生当场就懵了。
当年的公告视频里,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根本没提什么“不含体育实验分”。
这不就是赤裸裸地玩文字游戏吗?
眼看“文字游戏”无法服众,校方又抛出了第二个理由,一个更经典的“甩锅”大法。
“发布那个公告的招生副校长,是为了冲业绩,擅自发布的,没经过董事会批准。”
“我们发现后,已经把她解聘了。”
“这属于她的个人行为,和学校无关。”
好一个“个人行为”。
招生时,副校长的承诺就是学校的承诺,红章一盖,学费就进了学校的口袋。
出事了,副校长的承诺就成了她“个人行为”,学校摇身一变,也成了“受害者”。
这番操作,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校方还提到,信阳市教体局在2022年7月11日,就曾发布通报,点名批评该校“未批先招,欺骗诱导学生家长”,并责令其停止招生,退还费用。
这个说法,更是让牛先生怒火中烧。
“当年根本没有人通知我们去退费,也没有人给我们解释承诺无效!”
也就是说,学校在三年前就已经知道自己的承诺是“违规”的,是被上级部门明令禁止的。
但他们选择了沉默。
他们心安理得地收下了家长们未来三年的学费,让孩子们在一种虚假的“保障”下学习。
直到三年后,谎言被戳破,无法收场了,才想起来拿一份三年前的“罚单”当挡箭牌。
一场持续了三年的“教育投资”,最后发现连“本金”的承诺都拿不回来。
这其中被愚弄的,又何止是牛先生一位家长?
你以为这种拿教育当“对赌协议”的荒唐事,只是信阳的个例吗?
据海报新闻报道,河北衡水的多所民办高中,早已将这种“保本”协议玩得炉火纯青。
他们和家长签署协议,承诺学生高考若达不到本科线,就退还全部学费。
听起来比信阳这家学校更有诚意,对吗?
但结果呢?
一位家长反映,他的孩子2020年入学,签了协议。
2023年高考,孩子没考上本科。
当他拿着协议去找学校退费时,同样遭到了拒绝。
相似的剧本,在不同的地方,反复上演。
这些学校,精准地拿捏了中国式家长的软肋:对分数的无限焦虑,以及对“保障”的极度渴望。
他们用一份看似诱人的合同,将教育彻底变成了一场赤裸裸的商业交易。
当教育被明码标价,当分数可以被“对赌”,教书育人的初心还剩下多少?
孟子曾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意思是,真诚,是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诚”是其立校之本。
可我们看到的,却是这些学校在利益面前,将“诚信”二字弃之如履。
招生时,他们说的比唱的都好听,恨不得把自己的学校夸成通往名校的唯一天梯。
退费时,他们立刻换上一副嘴脸,推诿、扯皮、耍赖,无所不用其极。
这种行为,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典型的“言行不一”。
荀子对此有过极为精辟的论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妖也。”
能够说到做到的人,是国家的瑰宝;而那些只会夸夸其谈,却从不付诸行动的,简直就是国家的祸害。
一所学校,如果它的承诺和行为完全背离,那么它不仅是在欺骗家长,更是在毒害学生,是在动摇整个社会对教育的信任根基。
它就是教育界的“国妖”。
它教给孩子的,不是知识与品德,而是人生第一堂关于“背信弃义”的丑陋课程。
8月16日,在舆论的压力下,信阳平桥区衡水高级中学终于发布了一份致歉声明。
声明里,他们承认了“违规招生”,承认了“管理疏漏”,并向家长和学生“致以最诚挚的歉意”。
但这份迟到了三年的道歉,又有多少分量呢?
一个简单的道歉,抹不去家长三年的心血付出。
一个“管理疏漏”,也掩盖不了其为了利益而故意为之的本质。
学生成绩的好坏,固然取决于自身的努力。
但学校的诚信,却是一家教育机构最起码的底线。
一座学校,最坚固的地基,不是钢筋水泥,而是“诚信”二字。
当这块基石被利益的洪水冲垮,坍塌的,又何止是一纸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