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一新生军训开营,初一(2)班的同学们收获一份意外惊喜。班主任陶维维老师请来了今年刚毕业的来自中科大少年班、西交大少年班和南外丘班的各路“学霸”为学弟学妹们分享在南外三年的学习和班级管理经验,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初三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
他说:南外三年幸福感满满!
初三就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的王鸿安同学让学弟学妹们一脸崇拜。“中科大考试一路走来,坎坎坷坷绝非坦途。而南外和南外的老师一直都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从初一陶家班的正式起航到初二时的物理竞赛学习再到高考前的紧急突击,我在南外收获满满,幸福感满满。”王鸿安说,“刚拿到中科大A档优录资格时,心里既惊喜又发愁,我虽然在备考科大时已对高中数学物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我的高中语文、化学、地理几乎是一张白纸,那种语文不能及格,化学地理考不到五十分的感觉至今想来仍是煎熬。”
“班主任陶维维老师十分关心我的情况,那种既想鼓励我又不想给我再添压力的心情令我十分感动。在我向学生处的沙宣勇主任紧急求助后,沙主任那一句‘南外无条件支持孩子的梦想’让我忐忑不安的心顿时踏实了许多。随后他立即将各科老师的微信推送给我,帮助我在高考的备考中答疑解惑。语文姚树义老师约我每周到校一次,现场做模拟卷并批改讲解,分析错因;数学李春秋老师总是一针见血,帮助我查漏补缺。物理杜啸宇老师细心为我讲解答题格式,纠正细节;化学张玉娟老师拿出了高三化学复习讲义,为我细心解答问题,制定考试策略;而冷锋,暖锋,锋面气旋在地理孙老师口中,都变得形象可感,逸趣横生。最终我以高考624分的成绩进入了中科大少年班。感谢南外,感谢南外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你们激励了我,改变了我,成就了我,与我一起走过作为一名南外人的美好时光。”
信息学奥赛夺银,
他说:个人的热爱与学校的包容形成合力
卫贤彬在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林匹克比赛(APIO)中获得银牌,今年上岸南外丘班。在信息学竞赛的道路上,他有哪些心得体会呢?卫贤彬说:“从小学六年级初次接触信息竞赛开始,我便被它深深吸引。代码于我,是一种与机器对话的语言,是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指令的艺术。那种把脑海中的构想一步步变成代码,最终在屏幕上获得正确结果的过程,让我着迷不已。”
进入南京外国语学校后,卫贤彬的信息学竞赛之路进入了新阶段。学校拥有专业的教练团队、丰富的题库资源,以及浓厚的学习氛围。“我从 Junior 组起步,白天高效完成课业,晚上投入信息选修和刷题。一年后,我升入 Senior 组,并在 CSP-S2023 中取得不错成绩,这让我训练更有动力。每场比赛后的认真总结、与高手之间的交流切磋,以及学校举办的年度编程比赛,都不断拓宽我的视野、积累我的经验。”
“初三上学期,班主任陶维维老师和信息教练张超老师给予我宝贵的集训机会。每天模拟赛时,我常徘徊于走廊沉思题目,即便偶尔回班上课,也会带着打印好的专题抽空思考。回家后坚持写代码保持手感,避免‘只看不练’。哪怕中考前夕,我依然抽空做题,最终顺利升入理想班级,并在信息竞赛中获得了 NOIP2024 296 分和 APIO 全国银牌的成绩。”
回望这段旅程,卫贤彬深感幸运:年少时便能找到真正热爱的事物,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兴奋与好奇。“这份热爱的生根发芽,离不开南外这片土壤的滋养——学校提供的不仅是资源与环境,更是一种深刻的包容与信任。无论是初三时的集训支持,还是允许我自由穿梭于课堂与机房之间,都体现着学校对个体成长的尊重。”
当个人的热爱与集体的支持形成合力,必将迸发深远而嘹亮的回响。卫贤彬将带着这份力量,在更广阔的世界中,继续书写他与代码的故事。
中考657分上岸南外丘班,
她说:自由、互帮互助,南外是充满爱的集体
今年,郝玥潼同学凭借中考657分的高分上岸南外丘班。“看到中考成绩那一刻,释然、欣喜、感慨,还有排山倒海般的感激。感激的对象有很多,有父母,有妹妹,当然还有学校和老师。”郝玥潼说:“想起刚刚踏入这校园时,班主任曾说过,南外是一座以人为本的中学。当时的我懵懵懂懂,后来才明白‘以人为本’这四个字的重要和珍贵。”
郝玥潼说,在南外学习是自由的。老师不会布置多到令人喘不上气来的作业,同学们也永远不缺探索自己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的空间。但这份自由也并不意味着放手不管。事实上,南外老师的责任心和对同学们的爱也是令人震撼的。“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生物老师脚上打着厚重石膏也坚持在实验室给同学们上的课,不会忘记语文老师为给同学们一对一讲解试卷而牺牲的休息时间和中考前写满全班同学姓名的两条丝巾,也不会忘记班主任在最后一堂数学课上画出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函数图像。”
“在班主任陶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成为了一个充满乐观与爱的集体。如果在班里学习,我们是绝不会缺老师的,同学们都很乐意互相帮助。”郝玥潼说,“南外是我深爱的。在我成长的关键阶段,我站在她的肩膀上向外瞭望,她使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或许未来也会帮助我走向那里,像每一个从南外走出的南外人一样,迈向独属于自己的璀璨未来。”
记者了解到,本次南外初一(2)班一共邀请了12名同学来学校分享。班主任陶维维告诉记者:“这12名同学不仅出类拔萃,同时也是我们班原来的班委成员。这次邀请他们回母校给学弟学妹们分享学习和班级管理经验,希望为新初一学生树立榜样的力量,传承优秀,同时也是一种感恩教育。”
通讯员 刘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