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举行。学院党委书记薛健、党委副书记刘庆、分管博士项目教学的院长助理林志杰、院长助理张晨、教学办学术主任朱玉杰、博士项目协调人代表曹静、金融硕士项目学术主任刘淳、管理硕士项目学术主任孙亚程、学院研工组组长张佳音,以及教学、行政等学生工作相关部门负责人,2025级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等共同参加了开学典礼。典礼由副院长徐心主持。
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林志杰以“在不确定的时代,塑造独一无二的自己”为主题致辞。他指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深刻改变世界,唯有保持人的独特性,才能在变革中立足。他鼓励同学们从“独特的认知框架”“独特的经历积淀”和“独特的潜能组合”三个方面来认识自我,并通过跨界探索、实践锤炼和时代定位,塑造不可替代的竞争力。林志杰表示,独特性不是标新立异的表演,而是对自我本质的深度挖掘,塑造独一无二的自己需要不断地去打磨,正是一个个平凡甚至艰难的时刻,塑造着与众不同的自己。林志杰认为,未来的同学们,不是要成为最优化的算法,而是要成为无法被算法定义的谜题。他鼓励新生们在跨界的探索当中实现独特的突破,在实践的熔炉当中锻造本领,在时代的浪潮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徐心(左)主持、林志杰(右)致辞
随后,薛健代表学院向2025级研究生新生代表赠送《朱镕基讲话实录》,并与新生代表合影。
赠书环节
在学生代表发言环节,2021级博士研究生蔡馨玥以“学术长征”为喻,分享了她在科研道路上的心路历程。她坦言,研究者难免会遇到“文献高原”“研究撞墙”和“身份焦虑”等困境,但正是这些坎坷锻造了研究者的内核。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她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拥抱“无用之学”,追求知识广度,二是珍惜思想碰撞,主动分享交流,三是保持人文温度,铭记研究初心。她鼓励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求学时光中,能在学术星空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束光。
2024级金融硕士李函隆以“仰观俯察,诚怀立新”为主题,分享了他在清华求学的感悟。他表示,“仰观”是紧跟AI技术革命等时代脉搏,而“俯察”则是通过双学位项目、国际交换等多元窗口丰富认知。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他呼吁同学们“诚怀立新”,涤荡内心杂念,主动拥抱未知,在试错中明确热爱。他期待大家既抬头望见技术革新浪潮,又守住独立思考的定力,用学识和行动为行业赋能,为世界增益。
蔡馨玥(左)、李函隆(右)发言
2025级博士新生代表陈梓佳分享了他从经济学本科到管科博士的学术转向之路。他表示,在清华经管本科学习期间,他发现了统计学和人工智能方法与经济管理研究的“深刻而自然的连接”,这让他看到解决复杂经济管理问题的可能。他期待在博士阶段“沉下心,钻进去”,运用前沿方法研究企业运营、供应链优化等实际问题,努力做出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首届数字经济硕士项目新生代表何中华分享了她从北大光华到清华经管的求学经历。作为曾经的金融从业者,她坦言,虽然能评估科技企业的商业模式,却难以真正洞察其技术护城河;虽然能看见数字化浪潮的磅礴气势,却难以把握其演进脉络。这种看得见却看不懂的求知渴望使她来到清华。何中华期待通过在清华经管的学习,能够成为懂技术、善管理、能创新的复合型引领者。
陈梓佳(左)、何中华(右)发言
随后,张佳音为研究生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她强调“遵守规则是底线,学术诚信是红线”,并通过多个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考试纪律、学术规范、宿舍管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她还提醒同学们注意国家安全、人身权益、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张佳音表示,学院研工组和带班助理团队将全程陪伴同学们的成长历程,为大家提供发展支持和事务服务,希望同学们尽快适应新环境,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在清华园度过充实而难忘的研究生时光。
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顾英杰系统介绍了学院提供的职业规划、企业参访、招聘宣讲、模拟面试等全周期就业服务,鼓励同学们以终为始,早做准备,多元尝试,积极应对未来的职业变革。
张佳音(左)、顾英杰(右)发言
2025年,清华经管学院共迎来博士新生64人,硕士新生341人。硕士新生涵盖金融硕士、管理硕士、清华-哥大商务分析双硕士、会计硕士、数字经济硕士等多个项目,部分同学将在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完成培养。
典礼在清华大学校歌声中落幕,标志着2025级研究生正式踏上在清华经管的学习之旅。祝愿同学们在清华园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努力成长为具有独特竞争力、能够引领未来的经济管理人才。
典礼现场
内容来源:教学办公室
编辑:符怡
审核:郑黎光
责编:卫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