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新学期的朝阳洒满校园。在都匀第六完全小学的教室里,一堂堂由“兵校长”主讲的开学第一课,正以最鲜活的方式,为孩子们播撒爱国的种子。
“同学们,再过两天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八十年前,我们的先辈用十四年的浴血奋战,换来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都匀第六完全小学的课堂上,退伍军人李玉标缓缓开口,将同学们的思绪拉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1979年,年轻的李玉标在云南服役。几十年前,我和我的战友们,为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那段烽火岁月,是我们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更是我们为了祖国和平与安宁奉献青春的见证。”他语气铿锵,“我们当年所做的,和革命先辈们一样,是为了守护。守护我们脚下的土地,守护我们身后的亲人。”
课堂上,孩子们睁大眼睛,听得格外专注。李玉标结合自身经历,告诉孩子们:“爱国不是一句口号,它藏在你们认真写下的每一个汉字里,藏在你们为理想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里。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前途绑在一起,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都匀第六完全小学的同学表示:“听了李爷爷的课,我的心里非常激动。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做有理想有担当的少先队员,长大后也要做守护祖国的人。”
同一天,荔波县第三小学的“开学第一课”同样精彩。“兵校长”覃红岩站在讲台上,声音沉稳而有力:“大家知道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我们的先辈用巨大的民族牺牲,牵制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为世界和平立下了不朽功勋。”
覃红岩的讲述没有停留在历史事件的罗列上,而是用一个个具体的故事串联起时空:“80年前,有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少年,为了掩护伤员、传递情报,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敌占区;80年后的今天,你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更要记得:和平来之不易,复兴需要担当。”
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国防人人有责”的意识,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将来用智慧和力量,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兵校长’的课太特别了!”课后,荔波三小的老师说,“孩子们不仅听得入迷,下课还围着问个不停,爱国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连学习的劲头都更足了。”
从都匀到荔波,这一天,黔南各地的校园里,“兵校长”们用不同的故事,讲述着同样的家国情怀,掀起了一股“学历史、爱祖国”的热潮。
2021年6月,黔南州出台《关于选派“兵校长”加强全州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实施方案》,在全州中小学全面推行“兵校长”制度。
黔南州军地联合发文从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乡镇(街道)武装干部等队伍中,选聘出优秀人员兼任辖区内学校“兵校长”,承担指导和协助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等任务。
学校类别不同,“兵校长”授课内容有所不同。中小学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增进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特殊学校主要侧重于用当代军人中涌现出的“时代楷模”事迹,鼓励引导学生发展潜能、增长知识、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启航学校主要侧重于发挥军人遵规守纪的优良作风,为学生指明方向、做好表率。
黔南州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探索建立“兵校长”制度,就是要积极动员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结合亲身经历为青少年讲党史军史,用生动的案例和饱满的爱国热情,点燃青少年的爱国强军梦。
开学第一课的铃声虽已落下,但“兵校长”们播下的种子,必将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长成支撑起民族未来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