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一场以“品书香、悟教道”为主题的教师读书分享会在我校如期开展。活动由教科研主任沈文娟主持,四位一线教师依次登台,结合自身教学与生活经历,分享阅读感悟,让墨香与教育思考在现场交融。
分享环节中,桂旸老师带来了《玫瑰与教育》。她以书中“教育是一项需要温情的事业”为切入点,谈及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体会:“就像玫瑰需要耐心浇灌,学生的成长也从不是‘立竿见影’,这本书让我更懂得在严厉与温柔间找平衡,看见每个孩子身上的‘花期’。”
随后,贾巧云老师分享了《捕捉儿童敏感期》。作为低年级教师,她结合课堂实例,细数书中对“秩序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的解读如何帮自己读懂学生行为:“以前总困惑孩子为何执着于‘把文具摆成一条线’,现在才明白这是他们认知世界的方式——读懂了这些‘小执着’,和学生的沟通也更顺畅了。”
刘梦雅老师则以《孩子,挑战》为主题展开话题。她聚焦书中“平等与尊重”的教育理念,谈到对“惩戒”的新理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不是‘管控’而是‘合作’。上次有学生上课走神,我没批评他,而是课后问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反而让他主动调整了状态,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最后,宁凡老师分享的《人生海海》跳出了直接的教学话题,却引发了老师们对“成长”的共鸣。她说:“书中主人公在坎坷里始终保有善意,这让我想到教师的角色——我们不仅教知识,更要让学生从我们身上看到‘如何面对生活’。偶尔跳出教材读这类书,反而能让教育视角更开阔。”
分享间隙,沈文娟适时串联互动,引导老师们结合分享内容交流日常教学中的“小困惑”,现场既有观点碰撞,也有经验互鉴。活动尾声,不少老师表示,这场分享不仅“种草”了好书,更让自己在他人的感悟里,找到了破解工作难题的新思路。
一本本好书如同一扇扇窗,让教育者在交流中望见更丰富的育人可能。这场以书为桥的相聚,也为新学期的教学之路,增添了几分温暖与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