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候的尖子生,日子过得是真惬意。
数学课上老师刚写完题,笔还没放下呢,他们的答案就出来了;英语阅读跟看漫画似的,扫几眼就知道讲啥;理科实验更不用说,按部就班走一遍,满分稳稳到手。
每次发成绩单,他们的名字总在最上头,红勾勾多得晃眼。
那时候觉得,学习这事儿,好像也没多难。
可上了高中,好多人就卡壳了。
物理公式长得能绕黑板半圈,化学方程式配平能让人抓头发,数学卷子看到最后一道大题,手心直冒冷汗。
上次期中考,前桌那个初中常年第一的男生,成绩直接掉了二十名。放学时我瞅见他蹲在操场边,把卷子揉成一团又慢慢展开,反复好几次。
难道真是青春期的锅?脑子突然就转不动了?
其实不全是。
你有没有发现,初中的好成绩能不能带到高中,跟聪明关系不大,倒是跟会不会学更相关。有的人每天睡得比谁都早,成绩照样拔尖;有的人刷题到半夜,分数还是上不去。
这里头的道道,得慢慢说。
一、靠做题套路走捷径,高中容易栽跟头
初中的学霸为啥厉害?
除了少数真有天赋的,多数都是靠刷题刷出来的。
放学铃一响,书包甩到肩上就往家冲,扒拉几口饭就开始做题。哪种题型用什么解法,早就烂熟于心。老师刚开个头,他们就知道要讲啥例题。
不得不说,这种套路确实管用,每次考试完看分数,心里都美滋滋的。
但到了高中,这套就不太灵了。
课本翻得卷了边,做题时还是卡壳。
上次表妹跟我吐槽,一道物理题她用初中的方法算了四十分钟,结果老师说从第一步就错了。
补课班教的那些“秒杀技巧”,到了高中课堂上基本成了摆设。
所以啊,不是说做题技巧没用,只是高中的题目更考验真本事。
初中可能换个数字就行,高中得先琢磨透知识点,再一步步推导。就像盖房子,初中是搭个小棚子,高中得盖高楼,光靠记几个砌墙的步骤根本不够。
二、能力和思维,才是学霸的底气
别以为我在说补课不好,其实补课本身没问题,就是别指望它能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数学这种需要动脑子的学科,补课班讲得再细,自己不动脑筋想,照样学不会。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难度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初中几何题,辅助线画对了就成功一半;高中几何,得先分析图形结构,找隐含条件,一步错步步错。那些高中还能保持好成绩的,初中时就没光靠刷题,人家早把数学思维练出来了。
拿到一道题,先想为什么这么考,再想怎么解,而不是直接套公式。
这种能力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
就像攒钱,初中一点点存,到了高中才能有本金赚利息。我高中同学小林就是这样,初中时不怎么刷题,总爱琢磨课本上的例题,一道题能想出好几种解法。
到了高中,别人还在适应节奏,他已经能跟上老师的拓展内容了。
三、自主学习能力,决定能走多远
高中学习,没人天天盯着你了。
老师上完课就走,作业自己安排,时间自己分配。有的人早上五点就起来背书,有的人上课还在打瞌睡。差距就是这么一点点拉开的。
我邻居家孩子,初中时他妈天天盯着写作业,成绩一直挺好。上了高中,他妈管不着了,他就跟脱缰的野马似的,作业拖到半夜写,上课走神玩手机。第一次月考就从班里前五掉到倒数,后来怎么赶都赶不上来。
他自己说,不是不想学,是不知道该怎么学了。
反观那些一直保持好成绩的,都特别会自己安排。
什么时候预习,什么时候复习,哪科弱就多花点时间,心里门儿清。上次模拟考,班里学霸考砸了,人家也不慌,拿着卷子一道道分析,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下次怎么改。
没过多久,成绩就追回来了。
因为自主学习能力强的人,都特别会给自己打气。考好了不飘,考砸了不颓。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韧劲,才是真本事。
那么,怎么才能让学霸状态一直在线?
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首先得学会自己琢磨问题。
老师讲完例题,别光抄笔记,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有没有别的方法?把课本上的概念吃透了,比做一百道题都管用。
然后得接受慢慢来。
高中知识难,进步慢很正常。别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今天弄懂一个知识点,明天学会一种解题思路,积累多了自然就上去了。
最重要的是,得自己想明白,学习是为了啥。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是为了自己能多学点东西,以后有更多选择。
想通了这一点,就不用别人催,自己就想往前赶了。
最后说句实在的,高中成绩好坏,影响不了一辈子。但在这三年里练出来的思维能力和自控力,以后走到哪儿都管用。
所以啊,别太纠结分数,把该练的本事练到位,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