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临近,不少孩子开始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甚至有的孩子明确表示不想上学。
这种“开学综合症”在每年的开学季都会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心理调适,让他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的挑战呢?
01
孩子为什么会开学焦虑
当孩子表现出对开学的抵触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 “纠正”:
“别人都想上学,就你不想!”
“开学是正事,哪能由着你性子来?”
但其实,这种情绪背后藏着孩子对“变化”的本能反应——假期里的松弛状态被打破,要重新适应规律作息、学习任务和社交环境。
成年人尚且需要时间调整,更何况心智还在成长的孩子。
我们不妨先换位思考:每到周日晚上,你是不是也会下意识地刷手机拖延睡觉,想到第二天要早起开会、处理工作就莫名烦躁?
这种“假期后遗症”,本质上是大脑和身体对从自由状态切换到约束状态的抗拒。
孩子的世界里,这种感受只会更强烈。
他们没有成年人的自控力去压抑情绪,也不懂如何用理性调节心态,只能通过 “不想上学” 的直白表达,传递内心的不安。
心理学上有个“适应周期理论”:当环境或节奏发生重大变化时,人需要 1-2 周的时间才能建立新的平衡。
所以,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接纳。接纳孩子的情绪,就是给孩子最安心的支持。
02
孩子抗拒开学的原因
对于孩子来说,从 “每天睡懒觉、随便玩” 的假期模式,切换到 “按时起床、上课、写作业” 的校园模式,相当于一次小型的 “生活重构”,出现情绪波动完全是正常现象。
那么孩子假期后不愿去上学,一般有以下几点原因:
● 时间不自由
假期的自由散漫与学校的高度结构化形成强烈对比。
晚睡晚起惯了的孩子,想到要早起简直头大,而学校规律的生活节奏更是让孩子感到束缚和不适。
● 学业压力
担心新课程太难、作业太多、考试考不好,这些忧虑萦绕在孩子心头。
特别是一些追求完美的孩子,给自己制订了很高的学习目标,成绩一旦不如意,就会产生挫败心理。
● 社交压力
“我会不会与同学出现矛盾?”、“老师不喜欢我怎么办?”
孩子跳出假期中的“社交舒适圈”时,这些担忧会浮现出来。
社交能力不足的孩子更容易感到压力,甚至遭遇孤立或霸凌。
● 生活环境变化
升年级、换老师、甚至转学,新环境的不确定性会让孩子心里没底。
值得注意的是,焦虑并非孩子独有。开学考、分班、换老师、调座位……孩子在学校的点滴变动,都牵动着家长的心。
家长和老师如果没有很好地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就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孩子。
03
四步帮孩子缓解开学焦虑,
让新学期充满期待
缓解焦虑的核心不是说服孩子上学,而是帮孩子解决问题,重建对开学的期待。以下4个步骤,家长可以试着操作:
1)倾听与理解
当孩子表达出焦虑情绪时,不要急于打断或给出建议。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本身就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方式。
家长可以通过温和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传递出“我理解你”的信号,例如:
“妈妈知道你现在有点紧张,这很正常。”
“你能跟我说说,具体在担心什么吗?”
通过倾听,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从而减少内心的不安。
2)正常化焦虑
告诉孩子,感到焦虑是很正常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在面对新环境或新挑战时都会有这样的情绪。
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例如:
“爸爸刚换新工作时也很紧张,但后来发现,只要慢慢适应就好了。”
通过这样的对话,孩子会认识到他们的感受是被理解和接受的,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3)引导思考
与孩子一起探讨焦虑的来源,是担心新学期的学习难度,还是害怕与同学的相处?
引导孩子思考这些担忧是否合理,以及如何应对。例如:
“你觉得新学期的课程会很难吗?我们可以提前预习一下。”
“如果你担心和同学相处,可以试着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大家都会很欢迎你的。”
通过具体的讨论,孩子会逐渐学会用更理性的态度看待问题,并找到新学期值得期待的事情。
4)准备仪式感
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做一些有仪式感的事情,提高孩子对新学期的期待。
比如:准备开学第一天要穿的衣服;添置新的笔记本、笔盒、铅笔、橡皮擦等;
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张张精美的书皮;为孩子拍一张纪念照,祝贺孩子学习进入新的阶段……
充满仪式感的准备,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
有助于增强孩子对开学的期待,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
04
结语
每个孩子对开学的抵触,其实都是一次“表达需求” 的机会。
当我们放下家长的权威,用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用行动帮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就会慢慢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