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海市发布了2026年度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公告。
相比以往的选调,这次选调最大的变化,就在于选调范围不再包括留学生!
以往上海的选调生公告里,在选调高校范围里,最后会加上这样一句话:“以及上海市留学回国人员可直接办理落户的国(境)外高校。”
而这次,这句话消失了。
此前,全国各地的选调生,陆续对留学生说不。
此次上海的变化,就意味着: 全国范围内的选调生招录,都对留学生关上了大门。
根据公告,2026年度,上海市将面向部分高校选调400名左右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
选调职位一般为上海市市级和地区单位职位。
选调专业类别具体分为综合、政法、数字信息、财经、城市建设等五大类别。
笔试科目和公务员考试相同,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在年龄方面,要求本科生一般不超过25周岁,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0周岁,博士研究生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具有参军入伍经历的,年龄要求可相应放宽2年。
选调包括网上报名、资格审核、笔试、面试、选报职位意向、体检、考察、公示等程序步骤。
选调生经过两年基层培养锻炼后,将充实到上海市各级单位职位,为上海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根据公告附件,选调生的高校范围包括以下四类:
1、北京大学等44所高校应届优秀毕业生;
也就是传统的39所985高校,加上上海的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这5所211高校。
2、中央财经大学等30所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应届优秀毕业生;
在“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选择了北京、江苏等地区和上海的30所高校,但限定了其“双一流”学科。
如上海的四所高校,分别限定其“双一流”学科: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药学)、上海体育大学(体育学)、上海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
3、华东政法大学等22所本市高校应届特别优秀毕业生;
涵盖了上海22所公办高校(含上述四所“双一流”),不再限定其专业,但要求是“特别优秀的应届毕业生”,还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在应届毕业高校就读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或上海市奖学金;担任校院系团委、学生会干部,或者校社团负责人一年以上。
4、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应届优秀毕业生。
这里特别指定了3所新型研究型大学,都是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这些大学,包括这几年刚开始招生的深圳理工大学、大湾区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宁波理工大学、西湖大学等同类型大学,录取分数线都超过不少传统985高校,足以说明其吸引力大大增强。
其实,从以往选调生要求的条件看, 留学生本来就不占优势。
比如说要求是党员(预备党员)、团委、学生会干部,获得各类优秀学生荣誉称号,获得各类奖学金等等。
这些一般都是在国内上大学才具备的,留学生在这些条件上劣势明显。
有人说,这是不是留学生“鄙视链”?
其实大可不必,选择留学这条道路,本来就意味着赛道不同。
当然,从以往的公告看,上海各区的储备干部招录(参照事业编制管理,鼓励报考公务员),还是对留学生开放的。
2026年究竟如何,还是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