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师
节
教
师
没有粉笔黑板,
他们的“课堂”在监区巡查的每一步里;
没有课本讲义,
他们的“教材”是执法规范的每一项规定、
应急处突的每一次演练。
他们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更是薪火相传的“师生”。
近年来,普定监狱持续深耕青年民警培养工作,以“传帮带”机制为纽带,帮助新民警褪去青涩、快速成长,让责任与担当不止于“传递”,更在于“生长”。
师傅:杨发智
徒弟:郑云峰
我的师傅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监狱警察,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在师傅帮助和指导下,我实现了从理论认知走向实践操作的过渡,从新人小白逐步成长起来。
初入岗位,我对“监管安全”的理解还停留在规章制度的文字里,面对罪犯的谈心谈话,只会生硬地套用理论话术,看着对方沉默的表情,心里也无计可施。师傅告诉我:“管理不是管制,管理的核心是‘读懂罪犯’,找到适合的管理方式,既防风险,也促改造。”跟师傅学习中,我将师傅传授的工作方法一一记录下来,将管理对象分门别类,梳理管理方法、重点,逐渐摸索工作规律。
一年的时间,不仅让我掌握了工作技能,更让我理解了监狱警察的责任与使命—— 我们不仅是监管者,更是罪犯改造的“引路人”,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未来,我将带着这份信念,继续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为监狱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傅:梁大攀
徒弟:温 豪
我的师傅叫梁大攀,是二监区二分监区分监区长,他身材不高,身形却极为挺拔,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像是能穿透人心。初到监区,师傅先教我的是“走路”。“腰板挺直,但眼神不能飘,也不能死盯着一处。要让罪犯知道你时刻在,但又不必时刻被你注视着。”我花了数周去揣摩其中的分寸感,才稍窥得一点门道——那是一种无需声张却无处不在的权威与秩序。
他传技于无声处,教我巡查监舍,不是草草掠过,而是手指在某处窗棱下轻轻一拭,指尖那几不可察的灰尘便是疏漏;教我与罪犯谈话,不必提高声量,只静静听着,间歇问一句,却总能楔入关键。我曾不解问他,为何对这些琐碎锱铢必较。他半晌才回话:“这里头,没什么事是小事。一个拧松的螺丝帽,一句没听全的抱怨,都可能是监管安全的漏洞,咱们的工作,就是不让这个‘可能’发生。”
一年光阴如沙漏般在高墙内悄然而逝。我已能独自完成一次“鸡蛋里挑骨头”的监舍检查、一次“头脑清晰”的夜巡、一次“毫无保留”的谈心谈话,我甚至能从一个眼神的游移中觉察出细微的心绪波动。他教我的,从来不只是技术,是一种内敛而坚韧的力量,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警觉,一种在高压中仍能保持人性温度的持守。他传递给我的,远不只坚守的力量,更像是一盏灯,一盏在漫长甬道中安静燃烧、足以照亮后来者道路的灯。
师傅:李 瑞
徒弟:张显吉
去年秋天,我带着一身未脱的青涩来到普定监狱,在走上工作岗位前,我与师傅李瑞签下了一份“师带徒”协议,结下了一段特别的师徒情谊。如今恰逢教师节,回望一年来的成长路,特别对她道一声感谢。
面对从未接触过的财务预算工作,我有些无从下手,只能“干瞪眼”时,师傅从基础教起,帮助我理清编制逻辑,熟悉各项资金用途,讲解预算科目和业务需求的关系,从根本上理解预算工作的规律和目的。监狱财务预算工作不仅要严格执行财经制度,还要精准匹配教育改造等特殊功能,要将“钱要用在刀刃上”的价值最大化。因此,在面对每一项测算工作时,师傅总是会反复核对检查数据,作好记录工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全是重要数据的备注和说明。正如师傅最初告诉我的那样:“我们填写的每一个数字、每一项数据都关系着监狱的监管安全和罪犯的教育改造,必须要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做好财务工作。”她始终用专业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完成每一项工作。
回头看,当初那份“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的青涩早已被成长磨去。蜕变的背后是师傅一次次的示范、一遍遍的讲解,把“纸上的知识”变成“手上的本领”,把藏蓝责任种进我的心里。
审核|杨友刚
来源|新闻中心、各相关部门
编辑|周 娴
上一篇:教育家 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先生”
下一篇:广州最大的留学中介